第41章 出发(1/2)
“要到年后啊”父亲有些遗憾,要是能在年前就拿到书就好了,过年亲戚上门的时候刚好可以拿出来显摆显摆,年后虽然也可以,却差了些意思。
“嗯,我现在存的文章还不够一本书的,还得多写几篇,而且平时还要学习准备考试,抽不出太多时间来。”陈俞安把给付星说的理由又说了一遍。
“嗯,慢点也好。”一听到学习,父亲马上改了口气,和学习相比,出书倒还是其次。
“哦,对了,出版社没说让咱准备多少钱”父亲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
“让咱准备钱”陈俞安有点懵,这是那儿跟那儿啊,怎么我们还要准备钱“你是说路费吧这个不用操心,我这段时间的稿费足够了。”
“不是这个,你舅舅的表姐夫就在文联上班,他去年出了一本书,花了好像两万多吧不过你也别担心,两万多家里还是凑得出来的。”父亲故作不在意的说道,其实他们家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那有多余的钱啊,要不然也不至于连给厂长送礼都发愁了。
可为了孩子的梦想,他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去找人借钱来帮陈俞安出书,这是一个父亲的责任感。
“不是,这不是一回事儿。”感动之余陈俞安也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出书一般分为两种,自费出书和公费出书。
一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图书,如果采取公费出书的模式,出版社是没办法收回成本的,比如个人自传、地方志,还有一些水平不高的文学爱好者写的诗歌、散文、杂文、小说等等。
这些书市场上根本无人问津,而那些作者又有出书的强烈欲望,那么就只有自己购买书号、承担印刷费用自费出版少量图书,给自己一个交代。
陈俞安舅舅的表姐夫大概就是这种情况,而父亲对出版业没有太多了解,就只能根据身边的案例推测,误以为陈俞安也要给上出版社一笔钱,人家才会帮他出书。
“爸,韩涵你知道吧就是前两天在电视上帮我说话的那个”陈俞安想了想,决定同意用举例子来向父亲解释。
“知道,就头发有些长的那个小伙子长得倒挺精神,他怎么了”对这些帮着自己孩子的人,父亲的印象还不错。
“他今年就出了一本书,已经卖出去几十万册了,算下来每本书韩涵能拿到一块多钱吧”到2003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三重门》印刷量已经突破95万册,因此韩涵将获得121.6万元的版税收入,算下来每本书的版税也就一块多钱。
“舅舅的表姐夫的书没多少人愿意花钱买,出版社给他出书是要亏本的,所以才会让他出钱,韩涵和我的书很多人都愿意买,出版社能赚钱,所以他们不仅不要钱,还会给我们钱。”陈俞安又举了个例子,“贾平凹也是这样的,要不然他靠什么生活啊”
“人家贾平凹那是大作家。”父亲下意识的反驳了一句,不过陈俞安的意思他已经明白了,“真不用咱们出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