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六十二章 役兵

第六十二章 役兵(2/2)

目录

客人们听了之后,有疑问:这一支支“役兵”队伍,连同其家眷,开支不会少,官府哪来那么多钱维持

有工程、有事做的时候,花在这些人身上的钱粮值得,可一旦闲下来,为了养活这些吃闲饭的人,得白白花掉多少钱粮

真不如临时雇人、事后解雇来得划算。

“诸位,虽说君子耻于言利。”王?依旧兴致勃勃的讲解,“但是,我还是得说一说‘利’。”

“官府当然没有闲钱养闲人,这役兵制想要维持下去,必须能够自负盈亏。”

“役兵承接其他杂役,是不可能有像样收入的,所以,关键还是在工程上。”

“都尉,莫不是在工程上做文章莫不是偷工减料这如何使得”

有人惊讶,颇为担心:“朝廷的工程,都事关国计民生,若偷工减料,责任谁扛得起”

王?笑道:“谁敢在朝廷的工程上动手脚役兵还承接民间工程,帮人建房,这才是利润来源。”

“毕竟,新式的砖砌水泥建筑,可不是随便什么施工..施工队能建的,尤其建成楼台亭阁,寻常工匠,谁会”

众人听了,恍然大悟。

源自饶州鄱阳(原先的江州鄱阳郡)的水泥建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渐渐为人接受。

王?介绍,水泥建筑如今在寒山得以“普及”,并未发生垮塌等事故,所以人们对其质量有信心。

因为寒山出产大量廉价砖瓦、水泥,所以,水泥建筑的造价不算贵,渐渐在淮、泗流域的大城里普及。

但影响水泥建筑普及的一个问题在于施工技术,因为这涉及新型施工技术,所以能修建水泥建筑的工匠不是很多(相对而言)。

两淮试行的役兵制,想要在不增加官府负担的前提下,长期维持下去,关键就在承接民间水泥建筑的施工工程上。

靠着承接民间建筑工程盈利,养活役兵及其家属。

王?的一番介绍,让客人们若有所思,他们问起这役兵制纯属好奇,既然徐州这边似乎考虑周全,想来,应该能推行下去。

至于效果如何,是否入王?所说那样,役兵队伍靠着承接民间建筑工程来“自负盈亏”,就不得而知了。

。。。。。。

寒山城一隅,拟定役兵“宿舍区”的一处坊内,李笠看着坊门口那人山人海的招募情景,颇为满意。

陪同他巡视的贾成,介绍起役兵的组建情况。

然而李笠只关心“业务”,因为招募役兵的待遇不错,一期招募肯定不会缺人手。

“君侯,接的工程业务,已经排到明年年底了,只要不打仗,够役兵们忙的。”

“业务这么火爆的么你们有没有算错”李笠问,贾成点点头:“嗯,确实市...市场需求旺盛,而且淮南那边,业务拉得好...”

“那今年过年,你们可得忙了,赶紧把队伍培训好,早点下工地。”

“属下明白!”

因为前期铺垫得好,所以当朝廷允许徐州试行役兵制、州廨开始招募役兵,应募者很多。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到了明年春天,施工队们就可以承接业务了。

贾成之所以用施工队来形容役兵,是因为李笠一开始构思这一制度的时候,就是把役兵当做施工队来组建的。

在现代,各类建筑工程,都有专业的建筑施工单位来承建。

古代没有专业的这种施工单位,因为经济撑不起。

但相关的技术人员是有的,只是具体实施的时候,需要征发大量百姓来服力役,才能协助技术人员完成一项项大型工程。

然而征发百姓、大兴土木,对于国力是极大地损耗,因为百姓被征发后,就无法从事农业生产。

李笠参考北宋时期的厢军制,试行役兵制,用稳定的待遇和不错的收入(许诺),吸引那些无地流民和无业游民入役兵队伍。

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如同后世的建筑施工队伍那样,承接各类建筑工程,靠着承接民间建筑工程所得,自负盈亏。

也就是他来当建筑公司老板,拉起队伍,雇佣农民、无业游民当建筑工,到处承包工程,从中牟利。

如此构思能够实现的前提,是水泥、砖瓦的价格低廉且数量充足,且能招揽到足够的工程“业务”来获利。

而为了防止冗员的弊端,役兵不是终身制,更像是合同工,给应募的青壮以选择的机会。

李笠敢这么做,当然是做足了功课,调查过“市场行情”,才决定试行这个制度。

但他最大的目的不是靠着做工程牟利,也不是减轻百姓劳役负担(虽然有顺带效果),而是给大量无地农民、无业游民找个能够养家糊口的饭碗。

有了这个饭碗,这些人就会携家带口,从依附的庄园、坞堡、山寨跑出来,涌入寒山定居,成为“有单位”的人。

这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役兵制试行成功,意味着他可以通过这个合法手段,有效的从庄园主手里“拐走”大量劳动力。

人多力量大,手里有了充足的劳动力,什么都好说。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