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清军南下(1/2)
,为您。
潼关
黄河浩浩荡荡自北而下折而向东,渭河自西而东在拐弯处汇入黄河,两河把这片高原分为三个区域。往南则是险绝连绵的秦岭。在秦岭和黄河之间,则是沟通关中和河南的潼关道。
自战国以来,这处通道就是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先秦时函谷‘丸泥可塞’之险要,随着黄河不断冲刷以及河水水位变低露出河床而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移的潼关。
明朝时的潼关,早已不复秦时之险要,随着黄河水位的降低,沿着河滩岸边向西就可进入关中。所以潼关就建在黄河南岸河滩上,此处的地形已经不复秦汉时那么险峻复杂。而且在关城的南面塬沟之间还有汉时老潼关道,可以绕到黄河岸边关城之后。当然那里地形更为复杂,不利于大军的行进。
潼关关城以及南面的各处塬顶,十多万大顺军分布在这片狭窄的区域,正和数万清军出于激烈的交战中。
自从三月份山海关大战失败,李自成带着的顺军主力损失惨重,被逼不得不后退回返关中,重整军力。
在关陇,在荆襄,还有数十万顺军。
各处的军队被纷纷抽调关中,李自成手下又重新聚拢了近二十万军队,当然其中的老营主力只有四万多人,不过在李过、高一功镇守的陕北延安榆林,还有数万顺军主力,其中李过的后营更是顺军五大主力之一。
抽调军队,调集粮饷,集聚实力,伺机东渡黄河和清军再战,这就是李自成采取的对策。
可是,关中河南一带连绵的战争,已经使得潜力耗尽,躲避战争使得百姓们无力种粮,再加上干旱使得这一年的秋收锐减,顺军根本筹措不到足够的粮饷。
靠打大户固然能够短时间内弄到大量的财富粮食,可是几年来,河南关中一带的大户早已打完,而生产却远远没有恢复。
满清也没有给顺军重整旗鼓的时间,崇祯十七年十月十九日,满清英亲王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带领大军自北京向西一路绕道蒙古进攻陕北,途中把宣府、大同的降军尽数抽调,总兵力达八万余人。
宣大的数万明军原来都投降了大顺,李自成没有及时整编也没有派出将领统率也没有监军,而还是由原来的明军将领带领原来的军队,可叹现在都给别人做了嫁衣。
得知清军攻打陕北的消息,李自成便抽调大军北上,李自成和刘宗敏更是带领军队从西安北上增援,到达洛川。
可是,满清并非只有阿济格一路军队。崇祯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满清豫亲王多铎、孔有德、耿仲明统率四万多八旗兵主力南下,于十一月中旬攻下大顺军防守的怀庆府,十二月初从孟津渡过黄河到达河南府,十二月十五日进至陕州,击破顺军张有曾部。十二月二十二日,多铎军进抵潼关二十里外立营。
满清并非仅仅攻打陕北,而是分两路来攻,已经北上到达洛川县的李自成进退维谷,不知道该增援哪里。举棋不定之余,竟然在洛川犹豫了十多天。
而潼关距离西安太近,若是潼关陷落,西安也根本守不住,再加上多铎军攻势甚急,大顺军潼关守将巫山伯马世耀已经连连派人求援,于是李自成便率军回援潼关,以期击败多铎军后再回师北上和阿济格决战。
这个时候,清顺双方战略的高下轻易就分了出来。本来顺军占据着潼关之险要,只要据关而守兵力又充足,清军短时间内根本打不破潼关。
可是心忧陕北的战局,害怕阿济格击败李过高一功后挥师南下夹击,李自成急着迅速击败多铎军,一到潼关即下令向清军展开进攻。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将刘宗敏亲自率领军队向清军发起了攻击,却惨遭失败不得不退回潼关。正月初四日,右营主将刘芳亮统军出战,再遭挫折。顺军的士气一下子低落了下来。
初五初六日,大顺军连续出击,均遭失败,在骁勇精锐的八旗兵面前,顺军根本讨不到便宜。多铎统带的都是八旗兵精锐,就是孔有德耿仲明手下也都久经沙场的老兵,这可以说已经是这个时代东亚最强的军队了,战斗力不是顺军能比。
可是在潼关天险面前,即使清军战力再强,想破关而入也不是那么容易。直到正月初九,清军的红衣大炮陆续运抵潼关,多铎终于下令开始主动向潼关展开进攻。
红衣大炮炮声隆隆,声震黄河两岸,在炮弹的打击下潼关关墙堆叠破碎,砖石乱飞。八旗兵弓箭手连同孔有德汉军营火铳进抵关墙外,向关头倾泻弹雨箭幕,关头的顺军死伤惨重。
李自成派出骑兵出关反击,又派人绕到关城南面高塬,从南面夹攻,试图从清军阵后突击,竭力想扭转战局,但在防备甚严的多铎面前,都没有成功。
而此时,阿济格带领的重兵经山西保德渡过黄河,已经攻到了陕北,李过和高一功带领军队死守榆林,眼见攻城不下,阿济格留下投降的大同总兵姜瓖率领一批明朝降将继续攻城,牵制陕北大顺军,自己却统领大军南下,向西安推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