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遂心针与当归汤(十五)(2/2)
“可不是,朱先生手面儿大,银钱给了不少,一间堆杂物的小屋,哪里就要那么多租子了。况且,咱们家平日里也没少受朱心堂的照拂,怎好黑着良心昧下这些钱。”玉枝娘跟着帮腔。
我默不作声,慢慢地将那些钱归拢,心里却翻腾不住。我曾腹诽暗怨过师傅不肯援手救助海棠,原来是我心眼闭塞,愚昧混沌,师傅为教我将前尘因果清还,一早便替我做了那么多铺排,我却迷迷糊糊地到了末了才能幡然醒悟。
师傅果真是教了个最痴愚不过的徒儿,连我自己都替师傅不值。
我忙忙地收起钱,朝玉枝爷娘匆匆道了辞,跨出小屋,大步地往茱萸巷赶回。走出了一段路,只觉脚下步子跟不上急迫的心,便索性小步跑了起来。
我一口气儿小跑进茱萸巷,一路直至巷底的朱心堂。铺子大门敞开着,只有吴甲在店堂里默默擦拭着密密匝匝的药屉。
“师傅呢”我四下打量了一遍空荡荡的店堂。
吴甲疑惑地抬头瞧了我一眼,举着擦拭药屉的抹布朝后院指了指。
我一心只想立时就见到师傅,提起裙裾直奔后院。门上布帘一挑,师傅果然就在后院坐着,一下下笃定地捣着石舂,是在捣蒸煮后晾干的香附。香附特殊的气味在深秋的空气中格外好闻,薄薄的太阳光在师傅的浅灰衣衫上披了一袭外袍。
我突然就停下了步子,屏住了呼吸,手也高高举着滞在布帘上。
这场景,我竟看住了,一时忘了动弹,忘了赶回来要作甚。
师傅从那画儿一般的境地中不经意地抬起头,一眼便瞧见在门边发怔的我,脸上浮起比深秋的日头更温煦的笑,冲我一招手:“阿心,傻杵在那儿做什么”
我无知无觉又理所当然地朝他走去,眼里悄悄地起了水雾。
“玉枝家的爷娘说,海棠住的那间小屋,当不了那么多租子,嘱我将余钱还给师傅。”我将小半缗钱摆到他跟前的小桌上,半含了泪意向他屈膝行了个礼:“多谢师傅成全。”
师傅眉目间蕴了淡淡的笑,瞧了我好一会儿,忽然就忍不住笑出了声,越笑越开怀,很是舒怀。
“师傅你笑什么阿心一向愚钝,可是又说错话了”我弯下腰,百思莫解地看着他。
“究竟是你愚,还是我愚,终究是分辨不清。”师傅一面笑一面又说了我更不能解的话,但却止住了笑,伸手来揉我的头顶;“既要谢,便谢得像样些,还不快去厨下置一席来酬我”
这一句我却是能听明白的,忙收回眼眶里的湿润,“哎”了一声,转身往灶房跑。
至于邢家新成就的那对母子,之后许多许多年,都不曾有人在临安城见过她们。据说,第二年上,御史台邢中丞便得了个恩典,皇帝念他年高又思乡清切,赐了个外放的闲职在他故里,直到他病老归西,邢家一大家子便一直在北边生活。
后来有一年,又一批年轻的学子来临安城殿试,一名邢姓的年轻公子在朱心堂前徘徊过一阵,正遇上我出门,他在茱萸巷里拦下我,看那神情,是想向我打听什么,可他吞吞吐吐半晌竟问不上来,只疑惑地盯了我好几眼,直说我瞧着眼熟。
我瞧着他与海棠一模一样的那双带着卧蚕的眼,笑问他:“你母亲可好”
他这才吃惊睁大了眼,点头回道:“母亲康健平顺,多谢姑娘记挂……姑娘认得我母亲”
看来他的记忆里只剩了一位母亲,许是残存的模糊印象驱使他又一次来到此地,想要找寻抓住些什么。我向再他一笑:“夫人是临安王氏族人罢记不清哪一年了,曾光顾过我这生药铺子。夫人高贵,自然记得牢些。”
那位公子怔了几息,向我作了个揖,便若有所思地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