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修复《古诗源》(1/2)
古籍和古画的修复,在道理上是相通的。
事实上,在宋代之前,书籍和古画修复并不分家。
到了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古籍修复也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了单独的技艺。
古籍的修复在程序上十分繁复,包括了分析病害、拆书、拆页、选纸、水洗、补洞、压书、装订等数十道工序。
薛钊博先是将《古诗源》其中的一册放在面前的桌面上,拿着放大镜细细地观察了起来。
古籍破损的原因形形色色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虫蛀鼠啮、霉蚀、酸化、老化、使用中的磨损等。
但眼前这一册《古诗源》珍本,却是破损得有些厉害,除了书口和书脚絮化严重外,就连书页内,也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虫洞。
可以这么说,如果这珍本不是到了他的手中,已经可以说是彻底毁掉了。
观察了一会儿,薛钊博心中似乎已经拟定了修复方案。
一抬头,对站在一边发愣的薛铁说道:“去,将另外三本书也拆开,记得拆页时一定要编好顺序,不要弄混了!”
“知道了!”
薛铁拖长了声音应了一声。
不是说让我看着么怎么又让我干活了
还有,拆书拆页这种事,自己都做了两三年了,用得着每次都叮嘱一句吗
抱怨归抱怨,薛铁也不敢怠慢,“噔噔噔”跑到另一个房间,搬来了一张椅子坐下,开始小心翼翼地拆书。
薛钊博也在拆着自己手中的那一册《古诗源》,看到薛铁老老实实地在干活,不由得会心地笑了。
只是很快,他又愁眉不展,鬼子军队来意不善,北平越来越不安全,世道也越来越乱了,自己在倒还好,要是自己不在了,这个傻小子干什么都不行,可怎么活下去啊
心里想着事,薛钊博手下却不慢,很快就拆开了一本书。
说起来挺快,实际上,拆古籍也是一种技术活儿。
面对一些破损严重的古籍,将粘连的古籍分页也绝非易事,得使用“干揭”或“湿揭”等手法。揭好页后,需要为每一页书籍编号,否则书籍顺序会被打乱。
这套《古诗源》珍本,已经絮化严重,已经不能用竹镊子分开,因此,薛钊博便选择了“湿揭”的手法。
所谓干揭,就是通过揉捏,使书本松散,然后用镊子挑,起子起,把书拆成单页,再进行后续修补。
湿揭则是,古籍的书页一张张完全粘连,书本已凝结成团,完全无法拆分。
这时,就需要借助外力,如用蒸笼蒸,或用毛巾包着在水里泡,蒸与泡的时间视书本具体板结情况而定。
薛钊博则是采用了用喷壶喷水的方式,将书页微微打湿,然后再将书页拆开。
拆页完成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选择配纸。
在正式开始修补之前,需要先为古籍配纸。
古籍修复手工纸可以分为麻纸、竹纸、皮纸、混料纸等。
修复古籍不是选择最贵的纸,而是要选择最恰当的纸。
选配的纸张,通常要与待修的古籍材质、帘纹相同、颜色相仿。
如果遇到材质特殊,或带有颜色的纸张,还需要自行调配纸浆或为纸张染色。
薛钊博轻轻捏起一张书页,细细地观察着。
过了半晌,他扭头看了看儿子,见他也已经拆完了一册古籍,心中有些满意。
这小子,做起事来还是很认真的,可惜的是,沉不下心。
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扔到一边,薛钊博开口吩咐道:“去,拿些皮纸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