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帷幕初开(2/2)
王胜也调整好了心情,亦步亦趋的跟在苏城身后,笑道:“大陆的效率真是出乎意料的快。苏董的决策快,机械化工程兵的建设速度也快。”
“台湾企业主们,有些意外吧。”苏城说的是那些跟随台塑的下游厂商。在整个产品线上,台塑其实处于中游,它的上游是台湾的〖中〗国石油,和大陆的〖中〗国石油性质相同,以原油业务和石化业务为主,生产汽油柴油,以及乙烯甲醇等化工原材料为主。台塑购买中油的乙烯等原材料,生产pvc粉和pvc管材等产品,再交给配套的下游厂商制作产品。
海沧计划比“六轻”投资多的一点,就在于台湾下游厂商的配合迁移。因此,台塑究竟在哪里建厂,什么时候建厂,对他们是有很大影响的。
王胜用不着隐瞒,聊天似的道:“台塑酝酿石化基地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大家都知道。不过,海沧计划和大华实业的加入,大家是不久前才知道的,可以说,还没熟悉大华呢,苏董就大张旗鼓的操办起10万吨甲醇厂了,确实是出乎意料。”
“有没有人叫我愣头青”苏城微笑着道。
王胜同样笑了,道:“我们台湾人不说愣头青。”
“那就是傻瓜什么的了。”
“苏董的自谦太特别了。苏董选择立刻建设甲醇工厂,虽然让人迷惑不解,但站在大华实业的角度上,好像也很正常。大华实业常行非常之事嘛。”
“这是王董事长的评价”苏城戏谑的看过去。
王胜被炯炯的目光逼迫的发窘,牵强的道:“王董长居美国,对于这边的具体工作不太了解。”
他说的连自己都不太相信。海沧特区是按照王永庆的要求,由邓公亲自批准,用于海沧计划的石化基地的建设,乃是台塑提出的11条中,非常重要的一款。如果没有王永庆的默许,怎么会白白让出400亩给大华实业用呢。
苏城也不揭破他,只道:“大华实业对上游工厂比较有兴趣,甲醇工厂是我们的既定策略。其实,如果不是台塑已经有了海沧计划,我也想做乙烯的。”
“大乙烯项目的成本,可厉害的很。苏董开玩笑了。”
“我签着1800吨液化天然气的合同呢,做梦都想弄点项目消耗掉,以前不是还要在山西做一个石化基地50万吨的甲醇项目,在计委那里黄掉了。如今的甲醇项目只有10万吨,虽然用的是新设备,但也没有多少资金压力,努努力,说不定能再上一个18万吨的乙烯”
王胜默默不语。台塑有一个特点,或者说是台塑的掌门人有一个特点,是喜欢做独门生意,掌握独资。这与王永庆最初做生意所遭遇的困境有关。因此,海沧计划可以容纳一个甲醇项目,是不可能容纳另一个乙烯项目的,所以,他根本无法回答苏城的试探。
苏城也只是想要王胜把话传回去的,适可而止的笑道:“其实,我也就是说一下。如今有台塑的海沧计划珠玉在前,国内已经停止审批新的乙烯项目了。我听说,为了台塑的海沧计划,全国11个还是14个小乙烯项目都被中止了,是吧”
“大陆的诚意很足。”王胜不知道历史,也就摸不清苏城的思路,只能记在心头,默默走路。
同样在默默走路的还有身形矫健的秘书李晓东。他虽然光听不说话,但却听的眉飞色舞,比苏城和王胜的表情加起来还丰富。
等接待任务结束,李晓东迫不及待的回到简陋的移动板房,摊开一张信纸,开始默记苏城和王胜的对话。
凝实的楷书,写的密密麻麻,完成后,李晓东又重新读了一遍,稍作修改,给一些不确定的地方加上括号并做说明。
再三确定无误,李晓东重新誊抄了一份,再加上几句自己的判断,才把薄薄的三张纸塞入信封,认真封口,送到了指挥部里。
王胜回到酒店,也没有立刻休息,而是躺在床上傻想了一会,想到月上中天,才拿起电话,说:“给我订一张到美国纽约的机票,中转的也行,越快越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