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谶纬与《白虎通义》

谶纬与《白虎通义》(2/2)

目录

“天”是《白虎通义》里最高的神,他是具有意志及无上权威的“上帝”。故又称“皇天上帝”。(《白虎通义;三军篇》)他能作威作福,谴告惩戒君主。《白虎通义;灾变》篇说:

天所以有灾变何所以谴告人君,觉悟其行,欲令悔过修德,深思虑也。《援神契》曰:“行有点缺,气逆于天,情感变出,以戒人也”……《乐稽耀嘉》曰:“禹将受位,天意大变,迅风靡木,雷雨昼冥。”

谶纬中的“天”是至高无上的神,故引《孝经;援神契》为证。“天”是有意志的,称为“天意”,所以引《乐纬;稽耀嘉》为证。但是如果君主顺承天意,使阴阳和谐,万物有序,那么“天”(上帝)也会降符端以示嘉奖。《白虎通义;封禅篇》说:

德至天则斗极明,日月光,甘露降。德至地则嘉禾生蓂英起,秬鬯出,太平感。德至八表则景星见,五纬顺轨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

这些都是根据谶纬,《孝经;援神契》说:“王者德至于天则斗极明,甘露降。德至于地,嘉禾生,蓂英起,秬鬯出。德至草木则朱草生。德至八表则景星见。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鹿见,白乌下。”《白虎通》的文字完全相同,只是未标名引《援神契》而已。

《白虎通义》与纬书一样,以“天”(上帝)是至高无上,统理一切的。人间的帝王就是“天”的儿子,《白虎通义》说:“爵所以称天子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爵篇》)这也是本于纬书,《周易;乾凿度上》云:“天子者继天理物,改正统一,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养万民,至尊之号也。”《春秋;感精符》也说:“人主……父天母地,兄日姊月。”(《后汉书;李固传》注引)关于天地万物的生成,《白虎通义》也吸取了《易纬》之说。《白虎遁义;天地篇》说:

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精曜出布,庶物施生,精者为二光,号者为五行。……故《乾凿度》云:“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白虎通义》根据《易纬;乾凿度》来讲夭地生成论,认为先有“太初”,这是气之始,然后有“太始”、“太素”。《白虎通义》同纬书一样,虽然也讲了不少“气”、“元气”,但在谶纬和《白虎通义》的哲学体系里“元气”或“气”都不是第一性的,而是由具有人格神的“天”、“地”所派生。“太素”为“质”之始,“太素”以前还有虚无寂寞的“太初”、“太始”两个阶段,《白虎通义》与《乾凿度》都是讲的由无生有的唯心主义体系。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发展而为谶纬神学,一直到《自虎通义》的哲学体系正是一脉相承的。

“人”是受天命而生的,《白虎通义》说:“天命己使生也。”(《寿命》)但具体构成人的则是阴阳五行之气。《白虎通义》根据纬书之说认为人的性情是受阴阳之气所决定的。《白虎通义;憎性篇》说:

人禀阴阳气而生,故内怀五性六情,……故《钩命决》曰:情生于阴,欲以时念也;性生于阳,以就理也。阳气者仁,阴气者贪,故情有利欲,性有仁也。

这说明人是由阴阳之气所构成。因为人的性情也来源于阴阳二气。性本子阳气,阳气温热和煦,流转运行,所以“性”主于仁爱亲和。“情”本于阴气,阴气寒冷凝聚,故“情”表现为贪欲敛财,以下引《钩命决》为证,宋均注说:“阳气主于流运,故仁;阴气主于积聚,故贪也。”“性阳情阴,《孝经;援神契》也是这样讲的,《援神契》云:“情者魂之使,性者魄之使。情生于阴,以计念;性生于阳,以理契。”(《太平御览》卷886引《白虎通义;性情篇》说:“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是也。”案《易纬;乾凿度》说:“八卦之序成立,则五气变形。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五常。”可见《白虎通义》均据纬书之说。

《白虎通义》中讲的伦理道德也是出自谶纬。封建道德的总纲领是“三纲”,这个思想导源于韩非,而由汉代大儒董仲舒正式提出。《韩非子;忠孝篇》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所谓“常道”就是纲,是不可变易的法则。董仲舒以儒学力中心为了维护汉王朝的统一的封建帝国,他吸取了法家、阴阳家各派的思想,熔为一炉。他认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都是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但是不能独立,必定得附属于阳,服从阳道。所以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都应该绝对服从,这是“天”之道,因此他正式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到了纬书和《白虎通义》里进一步加以发展。《白虎通义;三纲六纪篇》说: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故《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曰:“敬诸父兄,六纪道行。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君臣、父子、夫妇本是三对社会关系。董仲舒把这称为“三纲”。《礼纬;含文嘉》更确立了这三对关系中君、父、夫的主导地位。《白虎通义》根据《易;系辞》的“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互相配合,“故六人为三纲”,并且把三纲说成是“天地人之道”。(《三纲六纪》)证明这是永恒的法则,“纪”则是比“纲”低一级的道德标准。“三纲”说的提出确立了封建的君权、父权、夫权,它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总纲,其它的一些封建道德伦常都隶属于这三大总纲之下。所以苟悦说:“仁义之大体,在于三纲六纪。”(《汉纪;成帝纪》)三纲说由董仲舒提出,而其理论阐述和体系的完成则在纬书和《白虎通义》里。三纲说的实质是君尊臣卑,男尊女卑,在维护封建社会秩序上起着积极作用,所以为历代帝王和封建统治者所提倡。

《白虎通义》大量援据谶纬,明显的称引谶纬就达二十余处,至于“稽合图谶”,运用谶纬之说就更多了。例如《白虎通义;天地篇》说:“天者何也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镇也。”案《春秋。说题辞》云:“天之为言镇也,居高理下,为人经纬。”(《尔雅;释天》疏引《天地篇》说:“地者易也,万物怀任,交易变化。”据《春秋;元命包》云:“地者易也,万物怀任,交易变化,含吐应节。”(《艺文类聚》卷6引)两相比较,可见《白虎通义》虽未明引谶纬而实际上是用纬书说。这类情况在《白虎通义》里是很普遍的。把《白虎通义》与谶纬作一对照,“百分之九十的内容出于谶纬”(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2卷229页)。俄纬神学是东汉王朝的统治思想,它是代表“天”(上帝)的意志,因之其地位在五经之上。这点从《白虎通义》里可以看出。在《白虎通义》引证经典,凡有经有纬的,往往是先引谶纬,后引经书,例如:

《白虎通义;诛伐》:“冬至所以休兵,不举事,闭关,商旅不行何此日阳气微弱,……扶助微气,成万物也。故《孝经谶》曰:‘夏至阴气始动,冬至阳气始萌’。《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可见它先谶后经。《白虎通义》的宗教神学体系,直接出自谶纬。如讲社稷,见于《孝经;援神契》;讲五祀,见于《礼纬;含文嘉》;讲封禅,见于《孝经;钩命决》;而其核心则在论证君权神授说。它认为受命的帝王君主都是“圣人”,圣人都是“天”生的,所以每一个帝王的出世都有一系列神灵显示的预兆,帝王从诞生到登上皇帝的宝座都有不同凡响的神的启示和安排,这就是谶纬神学中的感生、异貌、受命、符瑞、封禅等一整套的神学仪范。所以说《白虎通义》中的神学体系和神学内容正是对谶纬神学的继承和肯定。

四、谶纬的辑佚和研究

谶纬秘魏晋以后屡遭禁绝,隋唐时已大量散失,《隋书;经籍志》著录谶纬尚有13部92种,到了新旧《唐书》仅存郑玄、宋均二家所注谶纬9部84种。到了宋末,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里唯存《易纬》8捉和《礼;含文嘉》一种,其余亡佚殆尽。所以到了元朝明朝才有人注意谶纬的选辑工作。到了清代辑佚书的工作就由六艺附庸,蔚为大国,成为古籍整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明清两代关于谶纬的辑佚有十余家,而以明代孙瑴的《古微书》为最早的一部。孙瑴系湖南华容人,字子双,号贲居子,一号双甫。《古微书》共36卷,所辑谶纬共63种。其特点是,对于所辑的谶纬篇目大抵都有解题,只有极少数未加解说。最大的缺点是所辑谶纬文字均不注出处,使人难于稽考核实:其次是对纬书的概念及纬书的范围不太明确,因此把讲五行灾异的《洪范五行伟》也辑入《尚书纬》中。《古微书》是明清以来谶纬辑佚的第一部著作,《四库提要》对其评价校高。

清代乾隆时编纂《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易纬》八种。《易纬八种》现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四库全书》和《古经解汇函》本。

清代谶纬的辑佚,主要有下列五种书:

殷元正《集纬》

只有抄本流传,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均藏有此书抄本。上海抄录不全。《集纬》所收共133种,在谶纬辑本中算是种类最多的。

赵在翰《七纬》38卷

其特点是恪遵《四库提要》之说,严格区分谶纬,不仅河洛杂谶一概摈弃,连《论语谶》也不收入。对各种纬书,均按篇目分别辑录,每条佚文均注明出处,各纬叙目于每一纬名皆解说其命名旨意,是极谨严的一部辑佚书。

黄奭《汉学堂丛书》(1934年江都朱长圻又据甘泉黄氏原版补刊印和行称《黄氏逸书考》)

也沿袭《四库提要》之说区别谶纬,所辑均注出处,并将《清河郡本纬书》采入。《清河郡本纬书》今不可见,唯赖此书存其遗文,尤其值得珍视。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及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

马氏所辑谶纬详注出处,对每篇谶纬篇题有孙瑴解说者均加以援引,间亦自撰篇目叙录,较《古微书》已大胜一筹。王仁俊《续编》本马氏体例,加以续补,但精审不及马氏。

乔松年《纬捃》14卷在孙瑴《古微书》基础上重辑。所辑谶纬总共131种,所辑佚文每条均注明出处,意在补孙书之遗漏,纠孙氏之违失。

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与中村璋八编辑《纬书集成》,于1964年印成油印本8册征询意见,经过加工修订,70年代以来,《重修纬书集成》正式出版。《重修纬书集成》是明清以来谶纬辑佚书的总结,也可以说是一部谶纬集大成的编纂。其特点是:(1)搜罗完备。它以《纬捃》为底本,参校了《说郛》、《古微书》、明杨乔岳《纬书》、林春溥《古书拾遗》、刘学宠《诸经纬遗》、殷元正《集纬》、赵在翰《七纬》、《玉函山房辑佚书》与《汉学堂丛书》等9种谶纬的辑佚书,并且还补充了中国、日本资料中为上列诸书所漏辑的谶纬佚文,可谓搜罗完备。(2)《重修纬书集成》对于所辑谶纬各条均注明“出典”,并作了些校核,于文字异同作了校勘记,载于各条之上便于参考。(3)《重修纬书集成》于每册末都有词目索引,便于检索。

返回

©未名书院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