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女生 > 坏道 > 第二十九章 最后的绅士 十三

第二十九章 最后的绅士 十三(2/2)

目录

姜湖的眼睛一直注视着死者的容颜,他想他自己也难以言说,刚刚究竟从那里看到了什么,是悔恨、愤怒、挣扎、绝望、迷茫、痛苦、或者……温情和爱?

杨曼从另一个房间走出来,手里拎着两个证物袋,里面分别是被害的两家人的照片,看样子都是从死者家里偷出来的相片,代表幸福的全家福上,每个人的身上都用红笔划了无数道,就像是在他们身上鞭笞了血印一样。

那凶手,曾经重复自己的行凶过程一遍又一遍。

片刻,拆弹组的人把现场检查完毕,他们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向众人展示了郑玉洁刚刚握在手里的遥控器——里面没有电池。房间里也没有任何能爆炸的东西。

一直旁观沉默地盛遥忍不住低声问了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她要寻死?她最后那个表情又是什么意思?人到底是不是她杀的?她……

姜湖的脸色慢慢地缓和过来,他看了沈夜熙一眼:“别担心,你没打错人。”

沈夜熙虽然除了最开始的惊诧之后就一直不动声色,可谁都明白他心里的忐忑,听见姜湖这么一句,沈夜熙眼神一闪,他顿了顿:“那你为什么说,认不是她杀的?”

姜湖有点费力地在安捷给他搬过来的一把椅子上坐下来,轻声说:“和一个杀人犯关在一起,是很恐怖的事情,可是你们知道更恐怖的是什么么?”

“什么?”

“那个杀人犯就关在自己的心里,像是一个受了诅咒的影子,不死不休。”

沈夜熙明白过来什么一样,问他:“你之前说投弹犯和凶手不是一个人,难道因为她是双重人格?”

安怡宁睁大了眼睛:“世界上真的有多重人格么?就像是一个人长了两颗脑子?”

姜湖嘴角牵扯出一个笑容,可是眼神却依然空空洞洞的:“一个人不可能长两颗脑子,我更倾向于说,多重人格是不存在的。她只是无法承受住现实,所以给自己制造了一个虚假的形象,更类似于幻想……可是却陷在这份虚假里出不来了。”

他的表情很疲倦,隐隐地竟然有了点颓意:“于是她只能一直生活在这样极端的恐惧里面,没有人能救她,没有人能把她从恶魔那里拉出来,只有同归于尽。”

她一边目睹着险境里,为了生存而自私的人性和周遭的冷漠,一边被意识里的恶魔追逐操控,也许对她来说,活着就是噩梦。

沈夜熙把外衣拖下来披在姜湖身上,低声说:“我查到城郊农村里有一个孩子落水,旁边两个钓鱼的游人竟然无动于衷,后来据说那两个游人在当地旅馆里奇异死亡,当时村里人都说是报应,一直也没有破案。后来我让怡宁查了一下,那个时间郑玉洁正在那里,探望她住在农村的父母。是那个刺激了她么?那个时候,她就已经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了么?”

“我不知道。”姜湖沉默了一会,重新闭上眼睛,梦呓一样地说,“我不知道……”

她是那么的憎恨这个世界,可是善良和道德让她难以做出伤害别人的事……甚至她都找不出那个该为她那幼小女儿惨死负责的人,那憎恨无比强大,一次又一次地企图控制她,被理智打回,再挣扎……

然后那个“他”出现在她的意识里,一开始的时候,她自己的意识并没有察觉到危险,反而纵容着“他”的出现,因为那个事她想要变成而不能变成的样子,能随意地发泄愤怒,那份强大和疯狂甚至给了她一种奇异的释放感和安全感——那是抛弃了她们母女的前夫所不能给她的东西。

那是个彻头彻尾的恶魔,没有人性,没有良心,残忍嗜血,慢慢地,“他”甚至妄图控制她,主导她的意识,操纵着她去炸伤无辜的孩子,砍死罪不至死的成年人。

是的,她抗争了,她尽自己所能把公交车上的伤亡降到最小,她企图给死者家里的孩子一个体面的死法和安详的尸体,可她也妥协了,她无法遏制心里的愤怒,对冷漠自私的世人的愤怒,对不负责任的前夫的愤怒。

导致她一次又一次地被“他”控制,交出自己身体的主控权。

直到……

直到……

她终于再也无法承受心里的冲突,决定用最决绝的方法,去反抗那个“恶魔”一次。

她赢了。

ps

关于多重人格,其实这只是个小说,现实生活中是没那么有戏剧色彩的东西的。

而以上姜小呆的理解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我知道目前还有很多争议,但是我更倾向于相信,这是一种出于人们在面对压力源时候的启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出于自身性格缺陷而产生的妄想,就像是一种另类的战或逃反应。

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

我个人并不相信这种说法,我想也许这些人格彼此之间看上去确实是毫无联系而独立自主的,就像是一个身体里住进了两个灵魂一样,可是这其中必定有一个是虚假的,它因为某种原因发源于主体人格,是其病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人格分裂的另一种叫法是“解离性认同疾患”有理论说,儿童患者的存在表示着并非是出于患者的想象。但是我怀疑儿童患者患病的成因是否一定和成人患者相一致。

有对这方面了解比较多的同学,欢迎讨论。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