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06(1/2)
6
荧光!
地面出现了几片清晰的蓝色斑点,形状虽然因擦拭过而不那么规则,但在黑暗中还是熠熠生辉,活像是一群被踩死的蝌蚪。
刘 的头脑瞬间冷静下来。
犹如猎手在雪地上发现了狐踪,对于一个刑事鉴识人员而言,没有比在犯罪现场发现新的物证,更加令人兴奋和专注的事情了。她继续用手中的鲁米诺喷壶在附近的地面和墙面上哧哧地喷着。
当犯罪现场被清洗过,肉眼看不见血迹的时候,特定的试剂可以让隐秘血迹变得清晰可见,警方最常用的是鲁米诺和二氢荧光素,它们通过与血红蛋白里面的铁发生反应,能显现出被稀释了12000倍的血迹,唯一的差别是:鲁米诺必须要在黑暗的条件下使用,而二氢荧光素要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才会发光。
接下来是检测地面上的血迹是否人血。伪造血迹在伤害案中最常见,经常有这样的事,甲被乙打成轻伤,为了让警方从重惩办乙,甲就用鸡血(鸡血真的是用得最多的)泼洒在案发现场,然后去医院把伤口包扎得大一点——当然,这种事情只要做一个推定血液测试就能解决,比如刘现在采用的单克隆抗体试剂,轻而易举地就确定了地板上的是人血。
是人血就好办了。刘 心想。具体这血液是哪个人的,用abo血型系统检查血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型或b型抗原,或者带着样本回到实验室检测dna,也可以很快锁定。不过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也是眼下更需要做的事情——做血迹的形态分析。
她把打开的手电筒竖到墙边,整个楼道顿时为昏黄的光芒所笼罩,墙壁和天花板上曲折地映射出出她的影子,像是一个黑色的人形剪纸在弓着腰冷漠地注视着她。
“特定的攻击行为导致人体中的血液在犯罪现场形成特定的形态。” 一滴血碰到客体表面时,由于作用力的差别,会形成不同形状的印记。比如,圆形血迹说明血液是垂直路线撞击到客体表面的(比如指尖的血液滴落在地板上),钝锯齿形血迹是血液高速喷出或者长距离下落的结果,而喷射状血迹往往来自切开的动脉。通过分析血液形态,不仅能推断出杀人凶器,还能准确地锁定血液来源的。
刘 从现场勘查箱里拿出一把多功能尺子,开始测量地上那几片血滴的直径,其中绝大多数都只有2到4毫米,说明造成该血迹的作用力超过762米/秒,属于中速挤压喷溅血迹。这种血迹一般是用铁棒、甩棍之类的钝物击打造成的。
但绝不会是烟灰缸!凶器的形状与血迹的形状密切相关,这就好比你用刀子切一个西红柿,和用擀面杖砸一个西红柿,溅出的汁液是完全不同的。
张开右手的五指,贴近地面,拇指和小指分别压住一片血滴的左右边缘,这样中指就得到了一条主轴,比着尺子,用投影回归的方法画出一条直线,然后踮起脚尖轻盈地一转,身体无声地滑动到第二片血滴处,用同样的手段获取新的主轴并画出直线……最后,所有直线都在地面上很小的一个范围内交叉——这就是二维交汇点 。
留有刀痕的洁白手腕在半空轻轻一挥,五指蝶翼般的扑扇了一下,那把多功能尺子便哗啦啦一声,变成了量角器。
测量出相应的作用角度了,慢慢地抬起头,在半明半暗的虚空中,让二维交汇点随着视线不断上移,到达地面上方的一定高度,停,就在这里!
——犯罪现场的芭蕾舞者。
什么黑暗,什么风声,什么鬼魂,什么恐惧,统统抛之脑后!当三维来源点确定的一刻,当真正的死亡位置锁定的一刻,她的心中虽然依旧是一片迷惘,但在迷惘的尽头又有着刺眼的明亮。
还缺少一个最重要的证据,不过应该不难找。大部分遥控器无非是通过两种途径来控制远距离的:一种是利用波长为076到15μ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这种遥控器不能穿透墙壁,那么只会是另外一种:uhf频段的无线电遥控。不过,无线电如果遇到钢筋混凝土的墙壁,由于导体对电波的吸收作用,遥控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凶手潜心布置,绝对不会忽略这个问题,所以,要是想在ktv包间里遥控那个杀人工具,只能通过——
刘 暼了一眼包间的木门。
然后拿起手电筒,圆柱形的光芒投向过道的吊顶,缓缓移动,直到接近门厅的时候,她终于看到一个网栅形的通风口。
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人动过那架铝合金梯子了。
刚才查看ktv包间的通风口之后,将梯子留在了原地,所以,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她还是走进了包间,刚刚把梯子扛在肩膀上往外走,就听见门外面传来清晰的一响——
当啷!
浑身的寒毛噌地竖了起来!
这湖畔楼里,难道还有其他人?
她小心翼翼地拉开木门,用手电筒照了照过道:空空如也,寂静得活像寿衣的袖口。
听错了?不会啊,分明是碰倒了什么酒瓶、脸盆之类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或者是一只猫闯的祸?也不大可能,在湖畔楼待了这么长的时间,别的感觉也许都把不准,但“毫无生气”四个字却是确信无疑的。
自己站在光亮的地方,而对手隐蔽于黑暗之中,无疑是当活靶子,她马上关闭了手电筒,靠在墙上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准确地说是和那个潜伏的对手对峙着。她睁圆了眼睛,扫描仪一样剖析着每一处黑暗:哪一分的色泽浓了,哪一块的形状变化,哪一丝的动静有异,这样就可以在受到攻击的前一秒先发制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