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纪念品(1/2)
经过几日调查,蒙刚已是焦头烂额,他感觉在刘悦的问题上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刘悦,高远县人,三岁开始同姑姑一起生活;姑姑的男人因欠高额赌债在十年前逃走后至今未归;姑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县城开一家咸菜店,女儿在某小酒店做收银员;三年前一家老小终于把男人的赌债还清,日子也算开始有了起色;去年刘悦考上大学,姑姑凑了些钱供她读书,结果刘悦突然不见了。
刘悦的姑姑来过学校一趟,如今已彻底死心。当她了解到刘悦在天都市的三个月里曾经丰衣足食,便更没有要去找她的想法。她说:“每个月给她一百块零用钱只够她每天啃馒头咸菜,还是让这种不是人的东西自生自灭吧,我还得干一辈子活,没空理她。”
刘悦有个表舅住在台湾,姑姑只听刘悦的妈妈曾提起过,连他名字都不知道。
此外,刘悦对宿舍同学描述在天都市的优越生活基本都是谎言。肯定有一个人在刘悦来到天都市后改变了她的生活,并让她撒谎。
是那个台湾来的舅舅吗?
两个月间,竟没人知道每周末刘悦到底去过哪里,没有人看到过。如果这世上有人知道的话,恐怕只有杨雨静。
可杨雨静已经不能再出来说话了。
蒙刚很想知道刘悦身上发生了什么,刘悦在哪里。可他没能力单独完成这件事。况且,杨雨静的案子还在调查中。
蒙刚觉得刘悦和杨雨静之间肯定有某种联系,可刘悦的线索却这样断了。
刘洋也没办法,他不可能让蒙刚或者再抽掉其他人花费大量精力处理刘悦的事。蒙刚只能再次回到本职工作中。而刘洋的办公桌上摆了越来越多的笔录静待翻阅,他最近越来越忙,但是越来越像瞎忙。
直到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蒙刚突然闯进他的办公室。
刘洋习惯了蒙刚的毛躁。在这个少有的晴天里,他看到蒙刚手一扬,一本杂志映入他的眼帘。杂志在冬日阳光斜斜照耀之下有些反光,刘洋看不到杂志封面。
蒙刚朝杂乱的办公桌上一扔,坐在了沙发上。
一本《丰收》出现在刘洋面前。
“我哪有时间看小说?”刘洋拉开身边的抽屉,准备让这部文学刊物睡上几个月。
蒙刚倚在沙发上,饶有兴致地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翻到第三十四页,《纪念品》,作者苏小东,再用二十分钟迅速浏览一遍。”
刘洋莫名其妙地看看蒙刚,又看了看杂志封面,没再问什么。只觉得蒙刚不会闲到推荐小说的地步。
“这小说和案子有关,或许我们能从里面得到些暗示。”
话毕,刘洋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丰收》。
阳光穿过玻璃钻进办公室,柔和地洒了一地。一张张清淡油墨香味的纸张从刘洋指尖滑过,慢慢地,他忘记了呼吸。
二十三分钟,刘洋合上了杂志,深吸一口气,几秒钟后猛地站了起来。
蒙刚愣愣地看着他,等待他发号施令。
“这个作者查清了吗?”
蒙刚点点头。
“走。”
刘洋拿起椅子靠背上的外衣和蒙刚一同走出办公室。
桑塔纳上,两个男人寥寥几句,说的却是些工作之外的话。刘洋对蒙刚三言两语,心里却想着那篇叫做《纪念品》的小说。
一个爱读书的姑娘认识了一位诗人,这个诗人开了一家书店,姑娘经常光顾。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姑娘消失了,诗人闲时便开始思念,这个时候他听说书店旁边的大学里有个女孩被残忍碎尸。在警方调查中,宿舍同学曾说死者最喜欢的小熊玩偶也在她离开的那天不见了。诗人日日无聊,他无意揣测这两个女孩是不是同一人,只是依旧每日守着书店,三三两两的朋友依旧会来聊天逗乐。唯一不同的是,偶尔警察会查户口似的来调查他和他的朋友,还有,少了那位经常光顾他而不知姓名的姑娘。
作者苏小东,刘洋并没读懂这篇小说到底在表达什么,是诗人的相思?还是对那位不知名姑娘的迷惑?或者暗示诗人就是凶手,杀害姑娘后拿了她心爱的小熊玩具当纪念品?
刘洋摇头,不会是这样。只是这个苏小东很可能是知情人,他没办法直接把真实情况上报给公安机关,只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暗示。
可能吧。
桑塔纳停在一个幽静的小巷里,小巷有些昏暗,街上柔和的光照并不属于它。这个无名小巷离天都大学并不远,让刘洋不可思议的是,它竟只和张猛肉店所在的万华巷隔一条街。
蒙刚和刘洋走进一处院落,门敞开着,院子小巧干净,跟王妈家的院子不同,是独门独户的小院。
一个女人站在门前,莫名其妙地看着两位闯入者。
“请问有什么事?”女人有些疑惑地看着两位警察。
“我们找苏小东。”蒙刚说。
“他怎么了?”女人的右手抓着衣角,眼里充满疑问和担心,“苏小东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有点事要向他打听一下,”刘洋补充道,“您别担心。”
“他不在,去上班了。”
“去哪了?作家还要上班吗?”蒙刚问。
“不,去书店了,我们自己开的,就在胡同口。他也不是什么作家,指望那点稿费过日子连馒头都买不起,”女人撇撇嘴,不一会儿,脸上又恢复了担忧,“他没事吧?”
“没事,胡同口?叫什么书店?”
“赫尔伯斯,”女人说,“胡同口右转,路北就是。”
蒙刚和刘洋回到车里,蒙刚没有发动汽车,愣在了驾驶座上。他双手握着方向盘,一边的刘洋也是默不做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