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蜘蛛男 > 评论:小说中的江户川乱步

评论:小说中的江户川乱步(2/2)

目录

关于斋藤荣作品的内容及整体风格,没必要特地在此详述。回想起来,江户川乱步奖的得奖作品《杀人的棋谱》和早期的《王将杀人》,印象中好像都还挺有意思的,但我记得到《日本铁假面杀人事件》前后,我就从忠实读者的队伍撤退了。就在这种种过程中,对于《乱步幻想谱》,第一次阅读也成了最后一次,从此没再翻开过。后来大概是受到纪念乱步百年诞辰的热闹气氛影响,我想起家里应该有一本,因而起意重读。

在书库搜寻后发现,《乱步幻想谱》果真如预期的放在乱步相关文献的架子上。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书库里没有专门摆放斋藤荣相关文献的书架,不过乱步相关文献区除了乱步自己的著作外,还塞满了各式繁杂的资料。学生时代,没那么多钱把看过一次的书买回家,所以应该是我日后在旧书店偶遇才买来的。翻开封底页,果然还留有板桥区某旧书店的标签。说到板桥的旧书店与乱步的关联,就会想起如今已过世的当地书局的店主,但这本并非在当地书局买的。虽不记得准确时间,但我想应是在前往书局的途中顺手买的。

这本《乱步幻想谱》是系列作品样式的长篇,本来是刊在杂志上的连载小说。初刊后数度重刊,读过的人想必很多,所以在此没必要详细介绍故事内容,总之基本架构是根据乱步回忆录等书中提及的事实,再填补一些个人创作的异类作品。比方说一开头,乱步正在连载的《暗夜蠢动》执笔不顺,又遭到自称鬼头千鹤的年轻女子要求拜入门下的骚扰,于是他决定去西伊豆的温泉旅馆换换心情。得知海中留有当地的败家子打造的帕诺拉玛岛残骸,乱步心生好奇,搭船前去一探究竟,结果差点遭到杀害。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他的人,正是尾随他赶来的千鹤。于是乱步因此得到《帕诺拉马岛奇谈》的创作灵感。

类似这样,以大正十五年至昭和十一年间为脉络共分十章(或十个故事)。乱步在每一章都被卷入荒谬的冒险中,也每每因此得到新作品的题材和灵感。乱步实际写过的小说自不用说,就连乱步妻子经营学生宿舍的争议之类并非虚构的逸话也被大量用在文中,而且最有趣的是这些事实和小说的虚构部分居然还搭配得很自然。不过,以真名示人的乱步在书中的遭遇,未免过于猎奇,也太过逼真。虽说应该不至于有人误以为书中内容全部属实,但在乱步的支持者中想必也有不少人心生排斥。老实说,就连我自己二十年前头一次阅读时,都有点接受不了。

不过,这次重读,有些地方竟意外地令我产生共鸣。例如,在篇名直接就叫做“猎奇”的昭和五年(一九三一)这一章,描写乱步被友人岩田准一带去小巷深处的绘草纸 (11) 店。

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大苏芳年 (12) 的残酷风格画作,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他胆战心寒。实际上乱步的确是在昭和五年(一九三一)开始收集芳年的锦绘的,这年乱步相继创作出《猎奇的结果》、《魔术师》、《黄金假面》、《吸血鬼》,据说就是芳年的画作带来的刺激性灵感。就他当时的通俗长篇小说的氛围所见,这个说法倒也有十分的道理。附带一提,根据年谱记载,这种刺激性的灵感持续到第二年以后的作品,如《盲兽》、《白发鬼》、《地狱风景》、《恐怖王》,一直延续到昭和七年(一九三三),之后便如停电般戛然而止。乱步算不上多产,无论从前或以后,都没有这样在短期内大量创作长篇小说的例子,所以把这个现象归结为和芳年残酷画作有直接关系的推论或许有一定道理。

还有,最后一章中的“幻想之儿”也有耐人寻味的故事。正如前面说的这一章以昭和十一年(一九三七)为背景,描写乱步结束自前一年年底开始的九州旅行后,虽得到能成为杰作潜力的小说构想,可一动笔却维持不了三天。这年,梦野久作猝死,乱步与梦野的另一好友大下宇陀儿一同为出版梦野作品全集奔走,在这过程中,以乱步为中心,他和梦野、大下间的关系浮上台面。换言之,梦野与大下对于侦探小说抱有相似的看法,乱步却与他俩的看法相悖。但无论是梦野或大下,当然还是对乱步的作品深为激赏。想写的风格,和实际能写出的风格两者之间的落差,是纠缠江户川乱步一生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乱步幻想谱》这本小说中,透过他与大下宇陀儿的对话明确体现出来,乱步同年开始撰写的少年侦探读物得到热烈回响更强化了这个问题。乱步仰望夏季的夜空,低语着“这样就好了吗?”的身影,散发出一抹寂寥。

《乱步幻想谱》想必不算是斋藤荣的最佳作品,也不可能是以乱步为题材的最佳小说。因为该书和其他同类小说有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都把重心放在乱步的高知名度和趣味横生的人生经历上,但相对的,作者原创部分也因此显得魅力不足。尤其是《乱步幻想谱》,极度大胆的虚构风格,令人无法抹去某种赶流行炒话题的印象。

不过换个角度,或能得到另一种看法。江户川乱步的小说,之所以能长年来人气不坠,是因为读者根据各人的特点都能从中找到相应的乐趣。十个读者就会有十种享受方式,每个人得以各自设定自己心中的乱步形象。乱步小说的强烈魅力,就在于能够激发想象力,让人产生更多幻想。被小说刺激进而产生妄想的连锁构造,纯属读者个人所有,他人没有介入的余地。就像关在球体镜内的人,想看的保证都能在那儿看见。

因此斋藤荣《乱步幻想谱》的故事之所以大胆,也许可以说是因为乱步的小说世界天生就有诱人产生出格联想的因子。如果不怕被误解,说得更极端点,那根本就是作者自身就有的妄想产物。因此,对于内心自有乱步形象的读者而言,这本小说恐怕难以唤起共鸣。不过,如果能够明确认识这种差异的存在,并且参照各人对乱步的想象去阅读的话,想必应该能收获乐趣,同时肯定也能产生新的看法。就这一层面而言,《乱步幻想谱》这本小说,是一本无法随随便便就忽视的作品。

四、筒井共美的《月影之市》

在当今出版社为了压低定价、尽量在不起眼的部分缩减成本的通行做法下,筒井共美的《月影之市》虽便宜却意外精致。书封外皮是两面印刷,正面是烫金双色。正文中还有四页四色印刷的插画。不过插画是白色纸背另外印刷之后插进去的,毕竟无法那么大手笔直接编排在正文的刷版中。

附带一提,如果一本书多色印刷的部分分散在好几个地方,制作时最奢侈的做法应该就是和正文的刷版一起制版。假设十二开版本有四处用四色印刷,而且不是在以十六页为单位的印刷纸同一面,四色印刷的刷版数为四。包含分色处理的四色印刷制版费,是单色印刷不可比拟的昂贵,而且基本上与四色部分的面积大小无关。换言之,制版单位的一版,无论八页全部用四色或者只有一小部分用四色,制版的费用都一样。因此单纯计算起来,若用另一个版在四页用上四色,必须花上四色印刷三十二页的费用。而另行插入白色纸背的印刷是通行多年的简便方法,制本费的计算基准按印张数递增,而制版这边八页之内却可以一版处理。在这方面的斤斤计较,可说是出版社负责计算成本者的苦心。

之所以絮絮叨叨地解释这种琐事,其实是有一点理由的。江户川乱步在他尚未成为作家的年轻时代曾经换过许多工作。根据他自己在《侦探小说四十年》中的记述,他经过一番苦学于大正五年(一九一七)自早稻田大学毕业后,首先为了出国一展雄图的梦想而去大阪的贸易公司上班,但短短一年就离职了。

之后又做过不同的工作,但没有一样持久。若要罗列主要类别,包括三重县鸟羽造船所事务员,团子坂旧书店经营者,《东京pack》的编辑,中国面馆老板,东京市政府公务员,大阪时事新报记者,日本工人俱乐部书记长,发蜡制造业经理,在大阪某律师事务所打杂,大阪每日新闻广告部职员。以上这些就是乱步自大正五年大学毕业到大正十三年成为专业作家为止的八年当中大致做过的工作,在东京和大阪之间来来去去,若要说得更详细,还做过英文打字机推销员,租借表演场举办唱片音乐会等奇特的工作。

乱步之所以要强调“主要类别”,想必是因为他做过的职业实在是五花八门。比方说在《侦探小说四十年》比较靠后的地方,就曾提及他在团子坂经营旧书店失败后,立刻决心当私家侦探,还造访了岩井三郎的侦探事务所。可惜当时好像没被雇用,因此乱步的履历表中没能加上私家侦探这一项。想到与乱步同年出生的哈米特 (13) ,在成为专业作家前任职于赫赫有名的平克顿侦探社(pkerton national detective ancy),如果乱步当时能成为岩井侦探事务所的一员(即便只是短期),两者之间就能产生宿命的共同点,这不可不说是一种遗憾。另外,关于在日本的私家侦探界地位等同于开山始祖的岩井三郎,也有相关著述,战后他曾与乱步重逢。

不只是江户川乱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在短期内不停更换工作。虽说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不管做什么都做不好,被直属上司一再批评,最后终于受不了索性递辞呈的例子想必占了大半。他们不看自己暴露出的无能,老是嘀咕着世上某处一定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就这样在寻寻觅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老去。但是反观江户川乱步,根据他自己写的回忆录,大致上他在职场都能胜任工作,至少起先上司也很喜欢他。正如前面引用的文章,他这份与其说是多彩多姿不如该用支离破碎来形容的工作履历,都是还没被解雇前便已主动决定离职。是他自己厌倦了那份工作,但这或许也是因为当时的乱步,是一种与周遭众人格格不入的怪人吧。比起工作内容本身,或许该说是他与按时上班这件事八字不合。

日后平凡社替江户川乱步出版第一套全集时,他自己还提出了几个宣传企划案。其中有些他亲手写的原案就这么直接被制版转作他用,令乱步大为错愕。乱步自少年时代便热爱铅字,还买齐四号铅字,借由原版印刷尝试凸版印刷,甚至起意创办杂志,对出版事业野心勃勃的他,对于宣传也自有一套想法。在他不断更换工作的过程中,也做过编辑和广告文宣,虽然为时甚短,但通过这个事实可清楚看出他的能力与品位。换言之,江户川乱步身为原稿作者的同时,也是一位熟稔文字媒体各个层面的全方位出版人。

在作家之中,把全副心血都投注在稿子完成前的阶段,对于交稿后到出版成册的过程毫不关心也一无所知的人并不少。当然,作家的工作本就是交出优质稿件,之后的步骤自有编辑和印刷业者等专业人员负责。因此,即使对专业之外的事不通晓,也不能随意指责,但就算不到通晓的地步,至少具备基本知识不会有损失。由许多人分段合力完成的工作,通常有按部就班的步骤,假使定期刊物的作者因为自己的私人原因延迟交稿一天,接下来的影响将会呈几何级数增大。尤其是在创作上比别人速度慢一倍的乱步,正因他很清楚杂志连载小说拖稿会给多少人造成麻烦,这种矛盾肯定也更大。

前面提到的小林信彦,在《回忆江户川乱步》中的叙述,就表现出了江户川乱步在侦探小说作家之外的另一种面貌。此书将小林信彦一九七一年发表的小说《半巨人的肖像》,以及作为杂志报道和卷末解说的两篇回忆散文收录成册,并且还加上了他与弟弟小林泰彦的对话。从小看乱步小说长大的小林信彦,在二十出头时得到乱步赏识,昭和三〇年代得以参与宝石社发行的杂志《宝石》的编辑工作。该杂志在当时日本侦探小说界的地位堪称中流砥柱,有段时期却因种种原因导致经营不善。乱步看不下去这种惨状,最后干脆自掏腰包意图振兴,同时也亲自加入编辑阵容强力指挥。因此小林信彦得以近距离观察乱步的姿态,也针对杂志编辑工作互相交换意见。收在同书中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描述出这段经过。

小林信彦不久便挑起同由宝石社创刊的日本版《希区柯克杂志》的编辑工作。在弟弟泰彦的协助下,逐一引进办杂志的新构想。刊载的小说虽然大致上不如美国版,但日本版自行企划的专题和报道都颇有特色。这本杂志在正好满四年的第四十八期(再加上手枪特集的增刊号两册共五十册)画下句点,但作为日本杂志文化精华之一至今仍备受肯定。小林信彦的编辑才能自不待言,执笔阵容的强大也是最主要原因,但看了这本《回忆江户川乱步》就会发现,与乱步一再开会做脑力激荡也帮了大忙。

附带一提,《半巨人的肖像》既是传记小说,同时或也算得上是一种私小说。文中主角是青年今野,令人联想到江户川乱步的侦探小说作家则叫做冰川鬼道。故事就在不断回顾鬼道的贡献与言行的过程中,勾勒出他晚年至逝世这段时期的情景。透过今野的眼光,重新审视小说喜欢描绘异常世界,连私生活似乎都在模仿作品风格的鬼道实像,应可说是这篇小说的基调。在小林兄弟的对话中,也出现大量小故事,可以看出面对现实的江户川乱步,一反世间印象其实是个普通的正常人,也可窥知他对杂志编辑与出版事业细节的熟悉。相较于乱步经常被人与作品特异性联想到一起的假象,这本书透过作者自身体验呈现乱步的实像,就此点而言堪称意义深远。

好了,开场白的部分一扯就扯了太多,关于本稿最初提到的小说作品内容也得略述一二。作者筒井共美本为剧作家,这本《月影之市》似乎是她的第一本小说。故事以第一人称的“我”为中心逐渐展开,正文中虽只用“海獭老师”这个代名,但任谁都会怀疑这个“我”就是江户川乱步。容我再次借用《侦探小说四十年》的记述,昭和二年(一九二八)这一项的开头有下列文章:

(前略)灵机一动,我在浅草公园的五重塔附近租了一间破屋子,在邻近的廉价小饭馆吃饭,把逛一整日的浅草公园当成日课,而且,有时直到深夜一两点还坐在公园长椅上,因此被警察盘问,有时还乔装走在公园里,因此又被斥骂,也曾窝在上野不忍池畔的小旅社,连续好几天就这么瞪着房间天花板……

这正是描写他在长篇小说《一寸法师》完结时陷入自我厌恶、头一次宣布停笔后的放荡生活的一面。之后,直到昭和三年(一九二九)写出《阴兽》重新复活为止,其间乱步一篇小说也没发表。不过他并非完全没写作。有一次他对写好的稿子感到不满意,本该把那篇稿子交给横沟正史,却在与横沟同宿的名古屋某饭店的厕所撕破稿子扔掉,然后才告诉对方,发生了这著名的“事件”。各位都知道,这篇稿子正是两年后《带着贴画旅行的人》的雏形。

筒井共美的《月影之市》,就是描写乱步在昭和二年(一九二八)的放荡旅途中,得到《带着贴画旅行的人》的灵感的过程。当然,这是虚构作品,作中的“我”遭遇的离奇事件,并非完全照搬事实。文思枯竭的小说家又有偷窥的嗜好,以丸之内大楼为据点的奇妙女子团体,把“我”以及追查她们的刑警耍得团团转,于是“我”对于男人为了与喜爱的女人在一起不惜进入贴画中的故事产生兴趣。而故事就在“我”提笔开始撰写新作品时落幕。这是一篇掺杂着昭和初年东京风俗的都市小说,同时,本该消失的“十二层楼房” (14) 忽然复活的奇幻风格,也令人不忍释手。最重要的是,这又是一个江户川乱步的虚像编织出崭新幻想的好例子。

————————————————————

(1) 约翰·狄克森·卡尔(john dickn carr,1906—1977),美国推理作家。

(2) 埃勒里·奎因(ellery een),美国推理作家,是曼弗雷德·班宁顿·李(ton lee,1905—1971)和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1905—1982)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

(3) 保罗·布尔热(paul bourt,1852—1935),法国诗人、评论家、小说家。

(4) 雨果·闵斯特伯格(hugo ,1863—1916),德、美心理学家,曾担任哈佛、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以及美国心理学会的会长,是第一个尝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心理学的学者,奠定了运用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基础,又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5) 范·达因(ssvan de,1888—1939),美国古典推理小说作家,也是被称作“推理大宪章”的《推理小说二十法则》的起草者。

(6) 田村隆一(1923—1998),诗人,对日本战后诗界有重大影响。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任职早川书房,负责编辑及翻译工作。

(7) 都筑道夫(1929—2003),日本战后重要的推理作家和评论家,著作甚丰。

(8) 笹本寅(1902—1976),日本作家。

(9) 星新一(1926—1997),科幻小说作家,尤以极短篇闻名。在乱步的推荐下,作品在《宝石》刊载,博得好评,从此成为作家。

(10) 大薮春彦(1935—1996),小说家,作品多半充斥暴力与性爱。后得到乱步赏识,于《宝石》刊载作品后踏入文坛。

(11) 江户时代附有插图的通俗读物,或彩色印刷的浮世绘版画(锦绘)。

(12) 大苏芳年(1839—1892),江户末期至明治时代的浮世绘师,以风格残酷的系列作品一跃成为当红画师,明治维新后也活跃于报刊插画等领域。

(13) 塞缪尔·达希尔·哈米特(sauel dashiell hatt,1894—1961),美国冷硬派推理小说家。

(14) 应指浅草的凌云阁,建于一八九〇年,毁于一九二三年。

书页 目录 没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