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了不起的我 > --第二序列改变:改变真的有效吗

--第二序列改变:改变真的有效吗(1/2)

目录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讨论行为改变的最后一节课。

在前面的8次课中,我们已经讲到了改变应有的态度,阻碍改变的心理机制,以及引发改变的原则和方法。

最后这一讲,我想讲点跟前面不一样的内容,我想跟你一起来反思一下改变本身。

也许你会有些奇怪,我们为什么要反思改变呢?改变有什么不对吗?我们来学习一门自我发展的课程,不就是来学习改变的吗?

一方面,我们总是期待改变,对改变总是心存向往,这是对的。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知道改变的方向,盲目地想要有所不同,“追求改变”本身就会变成我们的心理舒适区,变成我们逃避真正改变的借口。

事实上,想要改变本身就是把双刃剑。

我们追求改变的背后,隐藏的心理状态就是对现在的自己的不满。这种不满,当然可以转化成发展的动力;但它也可能让你走上另外一条路,让你焦虑、迷茫、自卑、手足无措,甚至陷入重复无效的改变之中。

今天这一讲的内容,就是希望能够帮助你思考,你在进行的改变是有效的吗?

改变的两个层次

曾有一个来访者问我:“怎样才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我问他,什么是他眼中的理想生活?

他说:“我并不想要赚很多钱,我只想要做有兴趣的工作,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我就问他:“那你现在的工作是怎么样的呢?”

他说:“我刚辞职,正在找工作。我毕业三年,这是我的第5份工作。换工作的原因林林总总,相同的是,每次工作到半年,我就会非常焦虑,我就会想: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不想庸庸碌碌地过一生。老师,我怎么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呢?”

我想了想说,你还是先别想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了,还是先想怎么挣钱比较实在。

我这么说,并不是想打击他。看起来,他一直在努力改变,但有些东西却从来没有变过。而我只是想让他停止这种无效的循环。

我下面说的可能有点绕,但是很重要。

事实上,改变有两个层次:

一个,是作为内容的改变。 在这个例子里,就是工作。

另一个,是作为应对方式的改变。 在这个例子里,就是他不停换工作这个行为。

他一直在改变的,是工作这个“内容”。而他真正需要改变,却没有改变的,是用不停换工作来应对焦虑的应对方式。盲目寻求变化,没办法安顿下来踏踏实实积累,这才是他真正的问题。

有时候,“改变”作为应对方式本身,也需要改变。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作“第二序列改变”。

它来自一本叫《改变:问题形成与解决的规则》的书,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瓦兹拉威克(paul watzwick)。

瓦兹拉威克在这本书里,讲了很多例子来说明:为什么改变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改变本身变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读读。

我的一个朋友曾给我讲过一个他自己的故事,是对第二序列改变最好的说明。

我的这位朋友在大学有一段时间陷入了一种刨根问底的思想状态。别人觉得天经地义的事情,他都会想很多。

比如他会想:为什么要学英语?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出国?为什么要工作赚钱……

过度思考带来的问题是:他做任何选择都很犹豫,因为他总是想在源头上能把事情想清楚。

这浪费了他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很痛苦,想要改变。做了很多尝试,却总也不成功。

他去跟父母讨论解决的办法。

妈妈对他说:“你啊,就是犹豫。下回你要做选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给不同的选项排序。这样不就容易了吗?”

他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就照着做了一段,可还是没改变。因为他会继续思考,“我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个价值观合理不合理呢?”

后来,他去问他爸爸,他爸爸跟他说:“你这是一种特别的才能。很多人其实只是根据常识来生活,但你会用理性去思考。我现在手下有很多员工,我要让他们建立起理性思维都很困难。可是你呢,天生就会了。不要被常识蒙蔽,凡事问为什么,这是审视世界的好习惯。虽然费点时间精力,却是很值得的。”

他爸爸还说:“你不仅不用改,而且还要保持这个好习惯,将来会派上用场的。”

他觉得爸爸说得也很有道理。回去以后,他虽然还会思考和纠结这些问题,却不再尝试改变了,结果,他的心情反而好了起来,想得也没那么多了。

为什么鼓励他改变的妈妈没能让他改变,反而是鼓励他不改变的爸爸,促成了他的改变呢?这是不是很有趣的化学反应?

我们用第二序列改变来做一下分析。

遇事多想、做选择时犹豫,这是我那个朋友想要改变的内容。而他总觉得自己有问题,想要努力改变自己的状态,这是他把改变作为一种应对方式。

他妈妈给他的建议,是去改变内容,而他爸爸改变的,是“他想要改变”这个应对方式本身。

为什么爸爸的建议更有效呢?这就和心理学里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关——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的本质:舍弃

“自我接纳”这个词,我相信你已经听得太多了,但其实我们对自我接纳有两个重大的误解。

第一个误解是, 以为自我接纳是不改变。

从第二序列改变这个概念,你就能了解,接纳自我本身就是一种改变,而且是很难的改变。

难在哪里呢?难在忍受。

人只要有焦虑,总是想要改变的。可是,顺境逆境都是人生的常态,有时候我们需要去忍受不好的境遇,哪怕暂时看不到希望。

第二个误解是, 很多人说自我接纳的时候,其实是把它当做获取另一种好处的途径。

经常有来访者跟我说:“老师,我觉得自己很多地方都不好。很想接纳自己,可是怎么才能做到呢?”

当他这么说的时候,他其实是把自我接纳当做获得幸福、平静、快乐的手段。他心里想的是:如果自我接纳了,那我就会变得更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