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固型思维:活在别人的评价中(2/2)
结果出人意料。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测验里,很多都不愿意再选择更难的题目,哪怕这些题目能够让他们学到新知识。
当研究者安排了一些很难的题目,所有的孩子表现都不好的时候,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对解难题再也没兴趣了,他们的表现也直线下降。即使重新做一些容易的题目,也很难让他们再有信心了。
甚至最后,当研究人员让他们在试卷上写下他们做这些题目的分数和感受的时候,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学生,有40左右的学生都撒了谎:他们虚报了自己的成绩,而且都报高了。
相反,那些被夸奖很努力的人,却越挫越勇,他们保留着对解难题的兴趣,表现也越来越好。
这个研究是颠覆性的。它证明了:跟我们所想的不同,夸孩子聪明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还会削弱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为什么表扬孩子“聪明”和表扬“努力”会产生这么大的区别?德韦克教授解释说,表扬聪明和表扬努力激发了他们不同的心智模型。
表扬“聪明”实际上暗示了这样的观点: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解难题只是证明你聪明不聪明的方式。
一旦孩子接受了“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这样的观点,而他们又被夸聪明,那他们自然就会努力维护聪明的形象。他们会把注意力从挑战任务本身,转移到对自我的关注上来。这就是僵固型思维的特点。
相反,表扬“努力”却暗示着:人的能力并不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既然人的能力并不固定,他们不需要有证明自己的包袱,自然就能把目光专注到努力本身。
关注自我证明,还是关注能力成长,是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的重要区别。
一个有僵固型思维的人,在面对挑战时,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会担心困难的任务会证明他不行;而一个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却欢迎挑战,因为他会把挑战看作能力成长的机会。
僵固型思维的人,觉得努力是一件可耻的事,如果你需要努力才能做成一件事,说明你能力不够,所以就算努力,他们也会偷偷努力;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以努力为荣,因为他们觉得努力就是激发能力的手段。
他们对批评的看法也不一样。僵固型思维的人更容易把批评当做对他本人的负面评价;而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把批评当做是一种帮助人们改进的反馈。
看到别人成功时,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失败,因为别人做到了而自己没做到,那就是证明自己不行;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却会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去吸取别人的经验,把它们变成自己经验的一部分。
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促进自我发展
说到这里,也许你已经明白了,僵固型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防御的心态。有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注意力从关注怎么做事转移到关注怎么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上去。
这背后也有人际关系上的不安全感。正如我们在第一节课讲两种心智模式的时候提到,探索世界和能力发展常常需要一种安全感作为基础。
僵固型思维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这样的人生假设:我自己的价值是由别人来评价的。我只有表现得好,别人才会觉得我有价值。这种焦虑自然就会把我们的目光放到自我证明上。
我一直觉得:
自我,其实是一个调节器或者维修包。当一切运转良好的时候,我们并不会有太多的自我关注,而是会把生命的能量投射到世界本身。
世界向我们提出问题,我们努力解答问题。这时候,我们的能力在我们与世界的互动中逐渐成长起来,我们的自我也在这种与世界的互动中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但是当我们感到不安时,我们就会把注意力投射到自我身上,我们会问:我是什么样的人?别人会怎么看我?我这么做是对是错的?
我们想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来发展自我,而实际上呢,因为没有和世界的真实的互动,自我的发展反而停滞了。
所以,我们都应该在与世界的真实互动中发展自我,而不是死守着一个僵化的自我概念。
无论这个自我概念是聪明、能干、懂事还是其他,也无论这个自我概念的评价来自父母、师长、领导还是心爱的人。
请记住,如果你相信变化,那么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你会怎么发展才重要。
陈海贤
听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开始检查自己头脑中的僵固型思维了。如果你有什么发现,欢迎留言跟我们分享。
下节课,我们会继续讲讲怎么克服僵固型思维。
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