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两京十五日 >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2/2)

目录

于谦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什么意思,太子不让自己跟随了?

“临清那边得有一个人去跟我舅舅见面,于司直你是最合适的。放心好了,敌人找的是我,不是你,他们在临清的天罗地网,罩不到你头上。”朱瞻基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点。

“这……殿下您孤身一人去济南,这怎么行?”

太子不耐烦地摆了摆袖子:“本王不是孤身一人,苏大夫会跟着。她的手段和见识,你也是知道的,不会有大碍。”

“可若碰到危险,她一介弱女子怎么……”

于谦话没说完,太子毫不客气地打断:“若碰到危险,你在又有什么不同?”于谦一阵语塞,他挣扎着又道:“苏大夫精通医术,可并不熟悉官府之事。济南府乃是山东治所,与那些官吏交接折冲,得有人才行。”

朱瞻基的嘴角缓缓上翘,露出一个满是嘲讽意味的微笑:“于司直,你不是劝谏本王不向沿途官府透露身份吗?又何必担心这个呢?”

于谦双肩一颤,如遭雷击。他终于发现,太子从淮安开始对自己的古怪态度,根源究竟在何处。

原来殿下一直对“不得表露身份”这条规矩耿耿于怀……是啊,从金陵开始,这支小小的逃亡队伍屡遭磨难,很多时候只要太子一亮身份,即能解决,却偏偏被横阻下来。一次次磨难,一回回隐忍,换了任何一个人,时间长了肯定积遗于心;为何锦衣偏要夜行?为何腰悬宝刀而不得出鞘?

道理都明白,但情绪可是难以消解的。

归根到底,还是我未能体察主君心意,未能尽到辅臣之责啊。于谦一念及此,灰心地闭上眼睛,颓然跪倒在地:“臣……谨遵王命。”

太子见他失魂落魄的模样,心中忽有不忍,可他动了动嘴唇,终究没有说出口。

无尽的黑暗,无休止的颠簸、震惊。

吴定缘觉得这段时间的感受,简直就是自己的人生写照。他已经放弃了计算时间,因为什么都感觉不到,只有定期送到嘴边的硬炊饼,能够勉强标记一下日子,大概是三天到四天光景。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处于黑布蒙眼的状态,目不视物,只能趴在马背上不停颠簸。梁兴甫扭伤了吴定缘的手腕和脚踝,让他只有余力在马背上平衡自己,没有力气逃走。

其实梁兴甫的担心是多余的,吴定缘一点逃走的念头都兴不起来。他现在生不足恋,死不足惜,哪怕是这么软绵绵趴在马背上驰骋到天边,也随它去便是。

这么浑浑噩噩不知过了多久,吴定缘感觉膀下的坐骑速度开始放缓。他挪动大腿和腰部,让屁股在尖鞍上调整了一下姿态,直到马完全停住脚。一只大手把他拽下马来,吴定缘两股酸痛,几乎站立不住。

“呼啦”一声,他的头罩被摘了下来,耀眼的阳光像匕首一样,陡然刺入双眸,令吴定缘疼得夹紧眼皮,只敢张开一条窄窄的缝,朝外看去。

眼前似乎是一处不甚高大的门楼。随着眼睛慢慢适应光线,他观察到了更多细节。这座山门高约两丈,宽也有一丈多,显得颇为瘦长。底座石基,墙体砖砌,卷棚顶上覆着一层灰澄澄的出山瓦筒。正中是带着拱券的包边门洞,门栅上书三字:白衣庵。

不过这座庵并不在什么秀美山林之间,它的门楼两侧被两道土夯墙紧紧夹住,显得极为局促。那两道土夯墙的尽头,是两处略显破落的民户院屋。再远处,院屋连接着更多同样风格的建筑。它们密密匝匝地簇拥在一起,如棋盘一般紧凑。一排排悬山顶的浅白屋脊彼此侵占着空间,浓密到透不过来气。

这座白衣庵立在这片民宅之间,就像马头墙里的一块眠砖,不仔细看,根本找不到。

“好教吴公子知道,咱们已经进了济南城。这儿叫棋盘街,相传四个街角有四个关帝庙,只因这四个关老爷喜欢下棋,所以把房子建得这般密集齐整,真亏他们想得出来。”

昨叶何笑盈盈地做着介绍,说完往嘴里塞了一小块卷饼样的东西,嚼到一半,看了眼吴定缘,从旁边的小筐里又拿起一张递过去:“这叫捺碾卷儿,山东地界儿才有,是拿杏肉和桃肉擦成泥,拌上怡糖以后涂到小面饼上,卷了葱段儿吃,你们南京可吃不到这东西。”

吴定缘的双臂还未恢复,阻挡不得,被她直接把卷饼塞进嘴里。说实话,这捺碾卷儿的味道是真不错,入口一阵果香面甜,只是他的舌头死死顶在咽喉前,不肯咀嚼吞咽。昨叶何的手一松,那面饼啪一下便从嘴里掉到了土地上。

昨叶何脸色微微一冷:“到底是应天府总捕头家的公子,吃不惯庄户人家的吃食,倒是我怠慢了。”说完她俯身从地上捡起那张小饼,在裙子上擦了擦,依旧放回筐里,“世事无常,每一顿都可能是最后一顿,不好好珍惜,堕了饿鬼道可再没机会了。”

“今天是哪一日?”吴定缘问。

“还惦记着日子呢?”昨叶何冷笑道,“今天是五月二十六日,算算日子,他们该到临清了。”

从对方微妙的语气里,吴定缘知道临清一定深有文章。不过那边的事他已顾不得,没再追问。这时梁兴甫拴妥了马匹,走回到门楼前。昨叶何拍拍手里的残渣:“好了,咱们去见佛母吧。”

“佛母?”

吴定缘闻言一惊,他们千里迢迢把自己弄到济南,竟是要见佛母?

白莲佛母唐赛儿可是个传奇人物,横跨南北信众无数,处处都有拜她的香坛。永乐十八年山东大乱,就是她一手挑起来的,运河为之中断,天下耸动。官军好不容易把大乱镇压,她却销声匿迹。朝廷疯了似的找她,为此永乐皇帝甚至还把全天下的尼姑、坤道都笆了一遍,也毫无收获。

没想到,她大隐隐于市,居然堂而皇之地待在济南城里头,藏身于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白衣庵内,难怪能避开多次搜捕。

梁兴甫和昨叶何一左一右,带着吴定缘走过门楼。门楼里没有守卫,只依墙放着两堆干柴、一架纺车和一些香烛裱纸。再往里走,是一座砖砌的无梁小殿,左右各有一处破旧厢房。殿前的小院里分出两分田地,里面满是细茎,开满了碎白的细花,攒簇如伞,应该种的是胡萝卜。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就是个极普通的寒酸小庵而已,任谁也想不到里面藏着大明最危险的敌人。他们穿过小院,正要往殿里走,忽然听到左边厢房传出一声轻轻的、不太确定的呼喊:“哥哥?”

吴定缘一听这声音,肩膀一颤,惊愕地朝那边望去。厢房的窗栅后面,露出一张憔悴清丽的面孔。

“玉露?!”

“大哥!”屋子里的声音也一下子激动起来。

吴定缘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自己妹妹。自从五月十八日中午吴玉露被绑架之后,她一直杳无音信,居然也被带到济南府来了。

吴定缘双眼一瞬间变得通红,他挣扎着,想要冲到厢房前,可却被梁兴甫的大手稳稳压住。昨叶何在一旁笑道:“你们兄妹才分别八九日,便这般想念,真是令人羡慕。等一下见完佛母,再叙亲情不迟。”

吴定缘冷哼一声,白莲教这个意图太明显了,这是打算用玉露来要挟自己做事,就像要挟吴不平一样。

可是他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太对。想要挟他,何必绕到济南这么折腾?佛母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吴定缘一时也糊涂了。他只能高声喊一句:“玉露你等我!”然后跟着他们进了正殿。

说是“殿”,其实就是间高窄的瓦舍,正中一尊弥勒坐莲的泥像,像前一张香案,供着三色果品,色泽一看就是蜡捏的。一个身穿绍衣的银发老太太,正背对着他们,拿着一把笤帚疙瘩在扫砖缝里的香灰。

昨叶何和梁兴甫同时半跪拱手,恭声道:“佛母,缴法旨。”

老太太跟没听见似的,继续弓着腰唰唰扫地,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头来。

吴定缘与她四目相对的一刻,不由得呆住了。

这位搅动两京五省的“佛母”唐赛儿,相貌实在是太普通了。倭瓜脸、吊眼梢,脸颊皴皱如鸡皮,鼻子下面还有一颗大大的黑痣,就是个随处可见的农村老太太。这样一张脸,就算扔到济南府衙前头,都不会有人认得出来。可连梁兴甫这种“佛敌”人物,在她面前也收敛声气,乖巧得像只猫。

老太太用短帚拍了拍香案前的蒲团,乐呵呵道:“路上累了吧?来,来,坐下说。”山东口音很重,透着股亲切的家常劲儿。她一边说一边挥手,昨叶何会意,一扯梁兴甫衣角,将他拽离小殿,只留下吴定缘一个人。

吴定缘双腿早乏了,索性一屁股坐在蒲团上,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唐赛儿在对面盘腿坐下,先打量他一番,突然一叹:“三寸沟坎绊倒驴。南京的大事我千算万算,没想到竟坏在了你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抹子身上。”

吴定缘没想到老太太这么直白,冷哼一声:“不用客气,应该做的。”

“麻雀嘴子,小心下拔舌地狱!”唐赛儿嗔怒地瞪了他一眼,像老太太在训斥亲孙儿,“得啦,今天不跟你说佛法,咱们唠唠实在话——我有桩好奇事,太子许了你什么好处,让你一路死保着他?”

佛母不知他和朱瞻基、于谦之间的曲折,以为他一开始就是个保驾忠臣。吴定缘也懒得解释,撇嘴道:“多新鲜哪,我身为应天府捕吏,官兵不帮着太子,难道还帮着强盗不成?”

老太太笑了:“哦?我可听说梁兴甫永乐十八年大闹南京城,是你爹暗中遮护,这难道不是官兵帮强盗?”

梁兴甫既然是白莲教的护法,这事自然瞒不住佛母。吴定缘只好硬着头皮道:“谁没几天害眼病的时候!”

“小抹子莫置气,老太太我可不是没事闲唠的。你就不想想,为啥你爹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保一个凶徒?”

“不想!没兴趣!”

唐赛儿拍了拍大腿,笑意不改:“你这孩子上了磨,怕是比驴还倔。我告诉你吧,吴不平救梁兴甫,从根儿上说跟你有关系;梁兴甫去南京,从根儿上说也是你的缘故;你这次坏了圣教的大事,我非但不杀你,还把你弄到济南来,跟这个根儿有关;我问你为何要保太子,也与这个根儿有干系。”

“你在说什么鬼话?!”吴定缘看着那一张老脸,真想直接出手,把这个害死父亲的凶手掐死算了。可对她说的话,又有抑制不住的好奇。

唐赛儿的神态越发慈祥起来:“人哪,就跟树一样,怎么样都有一个根儿。这根儿埋在土里头,谁也见不着,可它一辈子都牵着你。什么根长什么枝,什么枝开什么花,什么花结什么果,这都是谁也改不了的。”

吴定缘的表情僵住了,他万万没想到,这老婆子七弯八绕,居然扯到自己的身世去了。

我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杂种,窃据了铁狮子儿子的名头,苟活于世而已,有什么好攀扯的身世……这种强烈的自卑在吴定缘心中已沉淀了多年,早已积为顽石,横亘心中。此时这一记重锤狠狠砸中石面,竟锤出了一条深深的裂隙。

吴定缘蓦地想起来,铁狮子临终之前,曾说了一句“我要说的,不是这个”——他要说的是哪个?红姨宁死也不肯透露自己的身世,还说每次一提起,就会想起前尘往事,她到底为何这么说?还有,他一个南京土著,为何一看见太子的脸脑袋都针刺一般疼痛?苏荆溪说他的内心,藏着他自己都未觉察的恐惧,那到底是什么?

“茶水凉暖,其实人不自知。”苏荆溪的声音在心中响起。

无数个疑惑,如虫蚁一般从缝隙中钻出来,爬满了整个意识。吴定缘忽然发现,自己好像没那么简单。他的喉咙有些发干,身体不由自主地朝前倾去,要去倾听一个答案。他从前的困惑,从前的茫然,正是因为不知自己是谁。一个人若连自己的身份都不知,又怎么知道该去做什么事?

偏偏唐赛儿不说了,就这么笑眯眯地看着他。这时殿门响动,昨叶何探头进来,递进来一个木食盘,里头装着两摞刚出炉的淄川菜煎饼,旁边搁着切好的大葱段与豆瓣酱。煎饼一闻便知是用鹅脂摊的,味道浓香。

“你这一路奔波,肯定疲累了,来,来,先吃些东西,都是自家种的粗食。”唐赛儿把食盘朝他面前挪了挪。

“……你快说!”吴定缘捏紧了拳头,低低吼着。他的眼角眦裂,几乎沁出血来。唐赛儿跟没听见似的,拿起一张菜煎饼,卷了葱段蘸酱吃。老太太牙口很好,一口咬下去,葱汁四溅,味道爽利得很。

“小抹子,你咋不吃?”

吴定缘知道这是佛母的话术,抛出一节铜钩钓着你,让你不得不跟着对方走。他沉着脸,一动没动,不想被她的话所控制。

“个死孙,惩地犟。”佛母嗔骂了一句,放下半截煎饼,“不是我故意卖这关子,实在是这事干系重大,如今还欠最关键的一条印证。等明天印证完了,所有的事都合上榫头,才好与你说。咱们不贪这一晌。”

吴定缘觉得自己没别的选择,只好拿起一张煎饼,吃了起来。这葱的汁水极丰润,浸在麦饼里,鲜辣混着麦香,口感极佳。可惜吴定缘满腹心事,吃起来跟嚼城隍庙的白蜡烛差不多。

老太太吃完一个,抹了抹嘴:“我平日里周围都是些信众,天天说佛法,说得多了,也想歇歇嘴。难得有个什么都不在乎的娃子,陪我唠唠嗑儿。咱们今天不说你的根儿,先说说我的吧。”

吴定缘不知这位佛母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便狠狠咬下一大口煎饼把嘴填满,这样就不用回答了。没想到他咬得太狠,猛一下子噎住,狼狈地直咳嗽。唐赛儿摇摇头,给他递了一碗井水。吴定缘倒下去半碗,才算把喉咙冲开。

“你可知道我这佛母是怎么来的?”

唐赛儿把碗碟收到木盘上,自顾自絮叨起来:“我啊,本是滨州蒲台县一个庄户人家的女儿,认识几个大字,不算睁眼瞎。我夫家姓林,行三,大家都唤他林三。他家早年间就是白莲教的信众,祖上跟韩山童韩掌教曾在一个坛里烧香。后来韩掌教在颍州起事失败,他家祖上没跟着刘福通继续混,偷偷逃到了滨州隐居。

“只因他家祖上跟过韩掌教,所以十里八乡的信众都服他,都愿意来林家的坛里烧香。那年头世道太乱,今天蒙古鞑子,明天红巾军,再后来还有洪武爷的兵,好不容易太平几年,又赶上靖难之役。滨州百姓受了灾、遭了难,都往林家的香坛跑。官府都说白莲教蛊惑人心,是祸害,可我们那会儿真没想过要闹事,只是求个自保、有个盼头,彼此能照应一二罢了。

“永乐十七年,滨州官府发下役牌,说永乐皇帝准备从金陵搬到北平,要重新疏通会通河,在山东各地征调人手去挖河沟。这回是大征,每户得勾两个壮丁。林三说左右躲不过,索性多去几个信众在工地上,还能彼此关照。然后他带着一大堆坛众,去南旺服徭役去了。

“那一年山东赶上大旱,壮丁又都在修河,很多信众家里没人种地,几乎要活不下去。我一个妇道人家,只能赶鸭子上架,扛起坛里的事,组织信众家眷们轮流给各家种麦子、挑水、挖渠。没想到,河上突然传来消息,说南旺的鱼嘴决口,一堤坝的人都被卷进去了……”

唐赛儿说得像在唠一段平日家常,只有说到这一段,才微微顿了顿。

“我哭着给佛祖磕头,额头角都磕破了。我就是想问问,我们一辈子诚心烧香,每日诵经祝祈,兢兢业业与人为善,为何还要承受这样的劫难?难道真是前世不修,今世报应?宝卷上都说了,莫急莫怨,来世会有福报。可咱们并不记得前世什么样,等到了后世,自然也不会记得今世怎么过的。所以一个人活在世上,只有眼下这辈子才该珍视,对不对?

“我磕了很久的头,也想了很久。佛祖没给我答案,它给不了,它就是一尊泥胎,过去几十年里我笃信的那些事,都崩了,跟南旺鱼嘴那道堤坝一样,彻底垮碎了。到了第二天一早,我勉强打起精神,招呼大家置办棺材、寿衣,等河上把他们的尸身送回来,好歹入土为安。可是等了好久,等来的不是尸体,而是蒲台县的典史。

“典史气势汹汹地带了一大批人,要来抄家。后来我才知道,修河而死的民夫,论理都要发放一笔抚恤钱。钱到了滨州,有人想吞没这笔,便找了个由头,说林三他们是白莲教徒,意图聚河造反。这样一来,抚恤的钱不必发放了,还能抄没几十户人家,再发一笔横财。

“那些衙役把我们堵在坛里,说都得抓走。我气不过,走出去跟典史理论。没想到我随口说了一句你做这种缺德事不怕天打雷劈吗,那典史突然犯了心疾,咣当一声躺在了我面前。这事吧,就是个巧合,可不知谁喊了一声:‘佛祖显灵了!’吓得其他官差一窝蜂散了。哎哟,这可不得了,一传十,十传百,到县里已传成了白莲佛母降世,雷劈贪官。我真是哭笑不得,我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没法跟人解释,解释了人也不信,反而觉得是天机不可泄,信的人更多了。

“那边县里死了个典史,吓坏了,赶紧往州里报。知县为了掩盖他们的贪赎,拼命添油加醋,说我自称佛母,煽惑信众,还说我自称在石匣子里得了宝剑兵书,意图造反。总之我罪过越大,他们的责任越小。这么以讹传讹,上头的人信了,派来官兵镇压;没想到下面的人也信了,远近的信众都纷纷来寻求我的庇护,越聚越多,最后聚了得有数千之众。

“逼到这个份儿上,我一个老太太不谋反也得谋反了。蒲台无险可守,我便带着这些人去了青州,在益都山里一个叫卸石棚寨的地方起事。我帮着夫家管了许多年坛务,对教义熟得很,官府编派我的那一套瞎话,被我拿过来改了改,直接用了,没想到信众比从前多出数十倍。所以我这个佛母从根儿上说,是滨州父母官们造出来的,你说好笑不好笑?从此以后,我算是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真正透彻的人间至理。”

老太太咧开干瘪的嘴,露出一个悚然的笑容。吴定缘感受到一种奇异的压力,竟是不敢跟她对视。

“什么道君佛祖,什么玉皇真仙,都是唬人的泥胎罢了,跟我这佛母一样,不定是什么人机缘巧合造出来的。看透了这一点,我才真正找出了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十年都没找到的答案——笃信白莲教法之人,根本求不得真正的解脱。想要做一番大事,你得自个儿心里先明白这些都是虚妄,把它当成一个谎言,才能真正拿它去控制人心。韩山童、刘福通那些人,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掀起风浪。他们是最好的掌教,却绝不是最虔诚的信徒。你若真信了这些东西,脑子就傻了,怎么统摄全局?自古能搞起乱子的,都得揣着明白装糊涂,真糊涂的成不了事。”

吴定缘实在是没想到,白莲教的掌教,居然是这么个赤裸裸的坦白态度。仔细一想,道理上无懈可击。可是……她为啥跟我一个不相干的人说实话?

老太太拿扫帚磕了磕鞋底,神色如常,她也不问吴定缘能否及时消化,自顾自继续唠起来。

“接下来,朝廷先后派了好几拨官兵来围剿,可惜这些人没想明白一件事,我们白莲教的凭恃到底是什么。不是所谓兵书宝剑,也不是什么人多势众,更不是佛法如何神奇,而是官军自家。那些兵将你可不知道,跟蝗虫似的,穿县过境,先把地方祸害一遍。老百姓活不下去,可不就来投我吗?老百姓为什么吃我这套理儿?因为他们活得太痛苦,总得给自己留个念想,哪怕是假的也好。所以官府派的兵越多,白莲教众就越多。你瞧,悟透了那个至理,我便不必纠结于佛法,专心经营。官兵剿过几遍之后,我手下有了数万之众,从青、莱、莒、胶到诸城、即墨,无不拜我佛母之名。

“后头的事,你也大概都知道了。朝廷到底力量大,把我们的队伍给打散了。我让信众们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去传教起坛,自己也躲起来了。嘿嘿,可把永乐皇帝气坏了,满天下地找我,还把山东官场杀了一个遍。不过他总算明白过来一件事,朝廷折腾得越大,我们白莲教就越兴旺,所以赶紧把这一带的田粮都免了,算是给了我家乡人一点活路。

“这几年来,我就在济南城里居中调度,靠着几位忠心护法在外头奔走,暗中铺设力量。自从我想通那个道理之后,传起法来如鱼得水,什么说法最能蛊惑人心,就放进教义里去,什么故事能煽动起情绪,就反复给你讲。有人嫌诵经麻烦,没问题,我告诉你,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解脱;有人嫌香坛太远,没问题,我告诉你,佛母有亿万天目,只要诚心颂祈,在哪儿都能看见——我原本就是个炕头缝衣服的村妇而已,瞧瞧被这世道逼成什么样了?”

唐赛儿说到这里,乐呵呵地端起碗来,咕咚咕咚一饮而尽。

吴定缘听在耳中,嘴里都忘了咀嚼,原来佛母的诞生,竟然是这么一个来历。这跟外头传的,可实在是差太远了。可这让他更加警惕,唐赛儿实在太坦诚了,居然像聊家常似的,把白莲教最大的底细和盘托出。饶是他在南京屡破奇案,也参不透这佛母的真实意图。

难道这也跟我身上的“根儿”有关系?吴定缘只觉心烦意乱。

“行啦,听老太太唠叨了这么久,估计你也烦了。出去见见你妹妹吧。”唐赛儿挥了挥手。她甚至没叮嘱一句“别说出去”,看起来对吴定缘十分放心。

“你就不怕我杀了你,为我爹报仇?”

唐赛儿乐呵呵地转过身去:“你若是个莽汉,刚一进殿里不由分说就出手,说不定还有机会。可惜你是个聪明人,聪明人的问题就是考虑得太多。现在你舍得吗?不想知道自己的根儿了?”

吴定缘满脑疑惑地站起身来,晃晃悠悠离开无梁殿。昨叶何候在殿门口,抬抬下巴,表示不拦着他。吴定缘顾不上理她,急忙推开左边厢房的门。他一推开门,吴玉露便一头扎进他的怀里,放声大哭。吴定缘摸着妹妹的发髻,心中百感交集,朝屋里看去。

厢房里面的陈设极为素净,只有一张榆木窄榻、一张直腰小几,几上搁着一面铜镜、一尊莲座佛像和一个小香炉。那香炉的样式,居然和南京家里的一样。这陈设虽然简陋,但一看就是过日子的地方,不是禁锢用的监牢。

这几天的事情实在太多,吴定缘心里犹豫,该怎么对妹妹说起才好。他眼神突然一紧,发现她穿的是一身雪白孝服。

“呃……你都知道了?”

吴玉露抬起头来,带着满脸泪痕:“嗯……佛母都跟我说了。这都是前世孽因,到了今世果报。我这几日天天诵《弥勒下生经》,希望咱爹能不堕轮回,早登净土,希望大哥你能平安。”

听到这么一席话,吴定缘霎时僵住了。没想到佛母先下手为强,把吴玉露先蛊惑住了。她一个单纯女孩,哪经得住老太太的洗脑手段。他恼怒地用双手扳住吴玉露的双肩,大声喝道:“不对!不是这样!真正杀害爹的是……”

说到半截,他停住了。唐赛儿刚才的话,再度浮现在脑海中:“老百姓为什么吃我这套理儿?因为他们活得太痛苦,总得给自己留个念想,哪怕是假的也好。”

把真相告诉玉露,又能如何呢?现如今兄妹俩都是横在砧板上的鱼,任白莲教处置。让她知道真相,和自己一样陷入无能为力的狂怒中,还是让她这么虔诚无知地活下去算了?

“大哥,你捏疼我了。”吴玉露蹙紧眉头,委屈地扭动了一下。吴定缘赶紧松开双手,后退了几步。

“他们……有没有为难你?”

“没有啊,佛母对我很好,还亲自带我修行呢——大哥你也烧过香了吗?”

吴定缘绝望地闭上眼睛,他知道即使这时说出真相,只怕妹妹也不会信的。她已完全接受了佛母的那一套东西,这虽非禁锢,可比寻常禁锢更可怕。佛母一不惧怕逃跑,二不担心泄密,就这么坦坦荡荡地亮出阳谋,似乎算准了吴定缘最后不得不低头。

“我这次……是为了寻你而来。”吴定缘含糊地答道。

吴玉露双眼放出喜悦的光芒:“我到济南之后,日思夜想,就盼着哥哥你能平安。佛母果然灵验,她说过只要我读经百遍,你就一定会来!”

吴定缘无意去纠正妹妹这个误会,他嘱咐了几句,重新走回到无梁殿内,对仍旧在扫地的唐赛儿大声道:“什么时候我能知道自己的根儿?”

老太太似乎早料到他会回来,手持扫帚,乐呵呵回身道:“明儿个你陪我去大明湖畔,赏赏风景。”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