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新书《丝乡》(1/2)
夏天天热, 江浙沪一带的菜蔬挺少的,反倒是天冷了一些之后, 各种各样的蔬菜越来越多。
这时节, 青菜就是极其便宜的,自己去乡下买的话,随便给几个铜元, 农户就愿意把地里的菜全卖了。
豆腐也同样便宜。这边的农村,但凡有地的,家家户户都会种黄豆。
黄豆还青的时候,可以连着豆荚一起煮来吃,等黄豆老了, 则可以拿来换豆腐。
若是用水泡软了,加点肉摊上最便宜的猪皮碎猪肉之类煮上一大锅, 全家还能高高兴兴开一次荤, 吃个肚皮滚圆。
家家都种黄豆,黄豆的价格自然上不去,再加上一把黄豆能做很多豆腐,豆腐的价格也就不贵。
但猪油和猪肝就不便宜了, 不过这两样,在菜里放的并不多,这么加一点,完全就是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
穆琼一直觉得营养很重要, 朱婉婉受他的影响,也很重视这些, 以至于孩子们吃得挺好的。
郑维新带来的那些同学见到这一幕,挺吃惊的:“这孤儿院里的孩子,吃的真好。”
“这里看着也干净。”
“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
……
眼前的这个孤儿院,比穆琼在《流浪记》里写的孤儿院好太多了。
当然,他们都是有钱人,倒是并不嫉妒,只是有些感慨,然后就好奇地看着这些孩子。
跟郑维新来的学生,有好些是学医的,其中一个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给自己盛了满满一大碗饭吃,忍不住问:“小朋友,你怎么盛了这么多饭?吃的完吗?”这么小的孩子吃这么多,怕是要把肚子撑坏!
那个孩子抱住比他脑袋大上很多的碗,戒备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就埋头吃了起来,最后竟是将成年人都不见得能吃完的饭吃了个干干净净。
郑维新和他带来的人,看地目瞪口呆。
洪婶和戚秀芬已经分完了菜,她们同样盛了饭菜,坐到孩子们中间吃起来。
她们吃得是跟孩子们一样的,就是菜和饭没放在一个碗里,分开盛了。
刚才担心那个孩子吃不完的大学生跑过去,就对洪婶道:“阿姨,有些孩子吃太多了,他们的身体会受不住的。”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洪婶道,“一般吃很多的,都是刚来的孩子,他们饿怕了,就拼命往自己的肚子里塞吃的,不过等过些日子就好了。”
郑维新等人都愣了,也是到了这时候,他们才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孩子是孤儿。
洪婶说完,又吃起来,而这个时候,那些孩子已经去井边打水,开始洗自己的碗筷了。
他们洗完,年纪小的去午睡,年纪大的就聚在一起读书。
他们读的是一年级的课本,一边读,一边自己认上面的字,还用木棍在地上写,一个个认真极了。
郑维新等人看到这情况,心情都莫名地变好了。
他们相信,豆豆如果是真实存在的,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郑维新等人家里都是很有钱的,他们走之前,都捐了一些钱。
不过捐的更多的,还是那些被记者带来的妇人。
那些记者,都是以前来过孤儿院,想要采访孤儿院的,当时朱婉婉让他们不要将孤儿院的情况报道出去,他们都同意了,但一直记得这个地方。
如今《流浪记》完结,有人跟他们打听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孤儿院,他们就把人带来了。
他们带来的,大多都是上海的贵妇人。
这些人基本都识字,平常能做的事情又不多,闲着没事就喜欢看看小说。楼玉宇的小说,她们大多从《留学》开始看,到如今已经追着看了一年,都是楼玉宇的书迷,也都在看了《流浪记》之后想为那些孤儿做点什么。
得知楼玉宇写的孤儿院真实存在,现在又看到孤儿院这么好,她们都很高兴。
“孤儿院的负责人是谁?我们能见见吗?”看过孩子们吃饭读书之后,她们中就有人问道。
朱婉婉就在这边,当然是能见的,记者很快就把她们带到了朱婉婉面前。
朱婉婉这一年变化很大,不仅气质变好了,因为用心保养的缘故,皮肤也变好了。
她生孩子早,本就还没到三十五,现在用心一打扮,就算说她只有三十岁也是可以的。她又天天看书,整日跟一些读书人相处,气质也好了很多,再加上还有孤儿院院长这么个身份……
这些贵妇人,没有哪个会看低她。
而她自己,也努力展现着自己最好的一面。
双方相谈甚欢,这些贵夫人还跟郑维新他们一样,给孤儿院捐了钱。
朱婉婉将她们捐献的数目一一记下,还把以前的账目拿来给她们看,表示孤儿院的账目,都是公开的,她们随时可以过来查账。
近几年,用各种名目让人捐款的事情挺多的,很多人捐了钱之后,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捐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现在朱婉婉这么实诚,她们对朱婉婉,对这个孤儿院的印象就更好了。
同时,还有人注意到办公室里有个书架,上面摆了很多书,其中就有楼玉宇的:“朱院长也看楼玉宇先生的书?”
放以前,朱婉婉这个时候是不好意思说穆琼是她儿子的,只会应了。
但现在……想到傅蕴安的父母应该都很厉害,自己应当多跟厉害的人相处,发展自己的人脉……朱婉婉笑道:“楼玉宇是我的儿子。”
“楼玉宇先生竟然是你的儿子?”
“朱院长你这么年轻,竟然有那么大的孩子了?”
“朱院长,能让我们见见楼玉宇先生吗?”
“明天就要开始刊登楼玉宇先生的新书了,朱院长能跟我们说说新书是什么吗?”
……
这些人在得知朱婉婉是楼玉宇的母亲之后,全都围在朱婉婉身边打听起来。
朱婉婉笑着跟她们说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