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对战(2/2)
虎子。如果信康没死,也不会有后来的继承人之争。
家康另有次子结城秀康,三子秀忠。出于各种考虑,家康选择了笃实的秀忠作自己的继承人。秀康因此极
为不满,经常闹事。由于了解秀康勇武的性格,家康和秀忠也很难处理。
正因如此,家康从心底知道承继之事的难度。也不仅是德川家,织田信长花费半生精力才平息其弟信行的
叛乱,也是家康亲眼所见。承继之事是所有大家族,在所有的年代,都会面临的一个难题。
知道是难题,反而更费心思。家康心里也清楚,比起长孙竹千代,秀忠和御台所一直对次孙国千代偏爱有
加,家康自己也是默许的。而家康更知道,现在德川家的内部已经分成了竹千代和国千代两派,双方在嫉妒和
反感的驱使下明争暗斗。
秀忠暂且不说,御台所江与和竹千代的乳母阿福都是性情刚烈的女子,双方自然互相排斥。江与的母亲是
织田信长的妹妹阿市,阿福则是逼死织田信长的明智光秀手下第一重臣齐藤内藏助的女儿,仇恨的渊源也很深
阿福后来成为了春日局。[译注:“局”是对侍奉于将军家的地位尊贵的女性的敬称。春日局是对三代将军家
光的乳母的尊称。]而且,其他的侍妾、师傅和重臣们也都分成了两派。竹千代方面有天海、土井、酒井。国
千代方面有崇传、井伊。阴险冷静的本多佐渡和上野介甚至分成了父子两派各为其政,勾心斗角。
是年冬,有人发现阿福喝的茶被事先下了毒。与此同时,国千代也在夜里遭人暗算,好不容易才脱险。
这样下去可不行!
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或许攻陷大阪城的同时,德川家也会土崩瓦解。
到底如何是好?就连“老狐狸”家康也感到焦躁和苦恼。严格按照长子继承制来办?万一长孙变成昏君,
将会导致什么样的悲剧,对于家康这位战国乱世的幸存者来说,昔日往事历历在目。如果不按顺序选择聪明的
次孙呢?由此引发的纠葛,家康从秀康和秀忠身上也是深有体会。这个问题是如此严峻,以致后来家康做出一
项重大决定,专门为德川家制定了《神祖御定法》。即便这样,历代将军的继承问题也都曾引起轩然大波。也
只有家康,此时就已看出这不仅仅是有关第三代将军,更是有关德川家族千年命运的大事。
为此,必须立即解决这场继承人之争,而且还要两派都得认可。可是,长年积累下来的家族恩怨和感情裂
缝,又岂能当下和解?而且,事不宜迟。这事必须在我家康最后的生命,以及最后的大战之前,加以解决。而
且更重要的是,不能让大阪方面知晓德川家这场内部的纷争。
早春某个下雪的傍晚。家康把天海僧正请到骏府城内,两人在密室相对而坐。名义上,这是为了继承天台
宗的正统,实际是两人谈的正是将军继承人的事。天海在闭目沉思之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解决方案。
“总之无论是用理还是用情,双方都不会轻易接受。……这样如何,干脆让双方各自派出代表自己的剑士
通过剑士的决斗来决定继承人。”
家康睁开双眼,望着天海。南光坊天海尽管属于竹千代派,可同样也为德川家的继承人问题煞费苦心。
通过剑术高手的决斗来决定两派的命运!这真是一个和武士名门相配的方法,充满男性的色彩,另一方面
也过于单纯。就连“怪僧”天海,在遇到家族之争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想法不错。但是,论起剑术的胜败,就和时运有关。要是承认时运就是命运还好,如果是不愿轻易承认
命运的女人可就不好办了。单单一对一的决斗,能够让其信服吗?”
“那就三人对三人。”
“为了选出这三个人,两派恐怕都会发生一场内讧。”
“那就五人对五人。”
“……”
“十人对十人。这样的话,双方可以尽遣精锐上阵,既跟时运无关,也不会再有任何借口。”
家康开始点了点头,后来又加以否定。
“十人对十人的决斗,两派固然再无借口,可是,要选出十名剑士的话,事情必然会传播开去。土井对井
伊,酒井对本多……让他们一战的话,既很残酷,也无好处。不仅如此,还会加深双方的矛盾,甚至让矛盾公
开。这可是德川家的重大机密,不能让大阪方面知道。”
天海半闭着眼,听着落雪发出的响声。深殿幽寂,让人仿佛置身深山老寺之中。他突然睁大双眼,对家康
说:“忍者。”
“忍者?”
“那么,使用忍者的话怎么样?落雪之声,让老纳想起以前在江户麴町安养院听上代服部半藏说起的往事
甲贺和伊贺两个忍者世族,自源平之争起,就素不和睦,视对方为千年的敌人。……因此,至今他们仍然隐藏
于伊贺和甲贺境内,只是因为和服部家的约定,才相安无事。如果服部家放手让其一搏,两族必定会展开一场
血斗。他们之间的恩怨,让半藏也叹息不已。不如就让这两族忍者分别代表竹千代殿下和国千代殿下,请服部
家下令让他们决一雌雄,如何?”
天海的脸上露出一丝诡秘的笑容,
“这样一来,不仅不用担心秘密被大阪方面知晓,而且就算两族拼个你死我活,也不会给德川家的武士造
成任何损害。”
家康沉思良久,终于好似自言自语地说道:
“又是服部。不仅信康之死,就连这次决定我孙辈的命运,也还得依靠这伊贺的忍者吗?”
一丝苦笑袭上家康满是皱纹的老脸。如果这个计划实现的话,德川家的命运就真是掌握在忍者一族的手中
了。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确实又是家康自己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