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医者仁心,慈不掌兵(2/2)
而太过残暴,也会让臣属离心,百姓背离,阳奉而阴违……
“对接下来的举措,不知奉孝可有教我”
张坤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
对汉末三国这段历史,他对一些极其出名的文臣武将,以及一些大体历史事件,那还是知道的。
但是,对治政治军,战略谋划方面,就算不是两眼一抹黑,也差不了太多。
用人是会用的,真的操作起来,就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这时,逮着身边有这么个大才,还不使劲用起来啊。
“其实,以主公的滔天本领,并不用担心麾下众将降而复叛,需要担心的,反而是地盘不够大,治下百姓不够多。”
郭奉孝自矜一笑。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他的专业领域了。
观天下之大,如掌观纹。
论及宏观掌控天下局势,郭奉孝他的确是顶级的。
但是,这身体嘛,他自己也知道,已经活不了多久了,每次跟随大军出征,他都觉得,自己很可能就会死在路上。
谁不想活得更长一点,多看一看这如画江山呢。
更何况,郭嘉这种耐不住寂寞,想要与天下英雄比一比本事的高傲年轻人,就更是如此了。
这一仗,跟随曹操出征,虽然是败了,自己也落到别人手里,但郭嘉却并没有感到多么沮丧。
反而心中有了振奋之意。
他看到了治好自己病的希望。
能一直活下去,有什么不好的
而且,还能让自己尽展平生抱负……这种局面,比想像中最美好的情景还要美上一些。
只不过,有些对不起曹操就是了。
但人生就是如此,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只能说,天意难违……
郭嘉其实,并不在乎是谁得了江山,他在乎的只是,谁有没有机会得到江山。
以前的曹操如此,现在的张坤,在他看来,也是如此。
甚至,后者尤有过之。
那种无敌绝世般的武艺,在扫平天下的征战之中,简直就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以吕布的武勇,就已经被天下诸侯视为大患,非得趁他立足未稳,早点灭掉才甘心。
而现在张坤呢,其武艺不知比吕布又要强上多少……
下邳之战中,曹刘联军号称十万,面对他带领的一万步骑,就这么生生被打崩掉。
一人之力,以至于斯。
如果让他占据更广阔的地盘,练出足够数量的强大军队,有谁敢称必胜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首先,身为首领,他自己不会出问题。
若是张坤出了问题,麾下兵马,治下领地,一日之间就会全都崩掉。
只要有他存在一日,就不用担心部下作反的。
“详细说说。”
张坤拉着郭奉孝坐到山坡营帐,早有军士奉上茶水糕点,看看郭嘉兴致缺缺,又让人拿来几坛酒,整了点烧鸡烧鹅之类的干粮。
他感觉到,这位新归附的军师祭酒,可能会说出很重要的东西,对自己日后行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看到酒,郭嘉就更加兴奋了。
连饮几杯,打开话匣子。
“据某猜测,主公接下来,应该是想着深耕徐州,练出强兵,然后挥军直取兖州,与曹操决一死战……”
“的确如此,曹操新败,损兵折将,此时正是虚弱时候,某亲领十万大军,一路攻城掠地,他挡不住。”
张坤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这么想的。
在他心里,曹操一直是大敌。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这句话,他可是记得的。
刘备此时已然就在自己麾下,虽然不保证日后会不会反,但至少目前,还只能乖乖为自己做事。
但是曹操,不能就这么看着对方飞速发展,一旦让其起势,后面难打许多。
“那么,主公可曾考虑过,袁绍如今已据幽、青、并、冀四州,公孙瓒败亡,公孙度暗弱,北面已无敌手,已有一扫中原的威势,如果攻打曹操,袁绍那里,又如何应对”
不等张坤回答。
郭奉孝又道:“还有袁术,如今连败数场,气势受挫,一旦失了曹操这个大敌,立刻就松了一口气,定然反攻豫州,全取江东,麾下力量很快就会变得十分强横。甚至,就连荆州刘表也会看到机会,张绣从南阳出兵,攻占颖川、威胁洛阳,也有了争龙的资格……”
“而主公呢一旦得了兖州,不但要面对豫州攻伐,更要面临袁绍四州兵力,同时,徐州这里,还得受到袁术杨州的袭扰。
最难受的,还是曹操失了根本,定然全力据守豫州,攻击广陵……主公立即左支右拙,四面皆敌,就如当日的吕布一样,陷入东奔西跑的境地。”
听郭奉孝这么一说,张坤皱眉沉思了一会,发现果然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汉末三国这种局势,完全就是乱成了一锅粥。
势力犬牙交错,也没有绝对的盟友和敌人,一旦看到机会了,那是随时随地,任何势力都可能发起攻击。
互相扯后腿,耍阴招,远交近攻的,让人脑袋凭空大上三分。
如果派一员大将领兵去攻打兖州,实话说,那是肉包子打狗,徒惹曹操笑矣。
但如果是自己亲领兵马远征,那么,徐州新附,后方铁定不稳。
袁术虽然已经快不行了,但他的手下孙策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此时兵锋正盛,势力也很强。
刘表没什么野心,但若真的看到了机会,却也不是不可以出兵插上一手……
他的手下张绣实力其实也很强,就连曹操面对他,也打了三四战,都没有彻底拿下。
更别提袁绍,任其经营地盘,扩大势力,自己真的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到时候,除了得了一个不算怎么肥美的兖州之外,竟然是一无所得。
反而四面皆敌。
得不偿失说的就是这个了。
“这样说来,曹操竟然是打不得”
张坤若有所思的看着郭奉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