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皇权大握(第七更爆发求订阅!)(1/2)
“杨公,你与袁公是儿女亲家,你觉得该从何处查起”
太尉入天牢,司空请辞,东宫之内,顾承再望向最后的司徒杨赐。
杨赐原本双目半阖,老态龙钟,此时浑身一激灵,猛地拜下:“殿下,老臣不知情啊!”
“杨公请起!”
顾承这次却是起身,亲自将杨赐扶起,布下结界,九卿不可闻,声音温和地道:“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弘农杨氏韬光养晦久了,看来是不愿为我汉室偶露锋芒了”
杨赐面色剧变:“殿下!”
即便对三国不甚了解的,都知道袁氏四世三公,其实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
杨赐的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他任司徒太尉,他的儿子杨彪日后历任三公,直到大名鼎鼎的孙子“鸡肋”杨修,才悲了剧……
并且从后世来看,汝南袁氏远远比不上弘农杨氏。
这支家族不仅在晋和南北朝世居高官,在隋朝出了越国公杨素不说,甚至杨坚杨广都是弘农杨氏,不过也有一说是杨坚因功攫(jué)位,为了表示正统而改写了族谱,实则出身山东寒族。
到了唐朝,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杨姓更是十一宰相,李世民的贵妃、武则天的母亲、李隆基的皇后,都是杨氏出身。
到了宋代,就是满门忠烈的杨家将。
这个姓氏,贯穿了千年历史,最让顾承佩服的,还是其长盛不衰,历朝历代都留下清誉美名。
那么这一任家主杨赐忠心吗
顾承没有答案,也许忠心耿耿,也许大奸似忠。
但他能确定一点,至少杨氏与汉室不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
这就是韬光养晦的妙处,明明拥有强大的实力,却不在风口浪尖之上,双方都能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现在,顾承却是逼杨赐表态。
值此被大逆行刺,愤怒失态,理智不再,都是完全正常的。
所以太子表面上越平静,众臣心越慌,杨赐更是满嘴发苦,叹息道:“殿下,老臣并非不想尽忠,而是不知你到底要什么啊”
这话就是掏心窝子了,顾承也不再绕弯,直接道:“袁氏党羽尽除!”
杨赐早就料到太子年轻气盛,却直接摇了摇头:“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此为之,恐大乱再起!”
汝南袁氏为什么这么强盛
他们现在又不是诸侯,至少明面上没兵没将,全是在朝当官,按理来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实际上,袁氏四世三公带来的巨大影响,也是让汉室最忌惮的地方,正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倘若贸然与其撕破脸皮,那么袁氏谋反,比起黄巾之乱席卷天下之势都不遑多让!
杨赐此言倒是真为大汉着想,然而顾承讶然道:“袁氏的门生故吏,不在洛阳吗”
杨赐一怔,猛然变色。
是的,黄巾大捷,太子选妃,大典盛宴,各地官员,太守刺史都入洛阳。
所以,袁氏一派官员,有许多都在洛阳,而不是在自己的地盘上。
这一刻,杨赐只觉得一股寒意直冲天灵。
是巧合
还是早有图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