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简读中国史 > 第二十二章 中原与草原的循环

第二十二章 中原与草原的循环(2/2)

目录

因此,东北的游牧民族不只会游牧,还会种地。或者用学术语言说,他们兼游牧、渔猎、农耕三种生活方式于一身。这样的话,他们既懂得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也了解定居的农耕民族的生活特点。

拉铁摩尔最早注意到这一点,他说,“我相信(在我之前)还没有人指出过”,所谓的游牧人征服,主体并不是纯粹的游牧人,而是混合文化人群 [9] 。巴菲尔德则直接指出,正是因此,“满洲边缘地带”是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的摇篮。《哈佛中国史》精练地总结,正是因此,“他们能熟练地将游牧者的军队与汉式的行政管理结合起来” [10] 。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来自东北的鲜卑人创建了一种二元结构,就是把游牧民族的军事体制和汉族的农耕社会结合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历史上,来自我的老家,也就是今天辽宁朝阳一带的慕容鲜卑,曾经建立了一个朝代叫前燕,这个朝代建立了两种并行的行政体系,一种专门用来管汉人,一种专门用来管鲜卑人。这样的国家在经济上能成功,因为有汉人负责提供粮食和赋税,有稳定的农耕为基础, [11] 经济上已经汉化了。这样的国家在军事上也能成功,因为他们军事上不汉化,保持了马上民族的军事能力,能“理解游牧民族的联盟如何构成以及他们的弱点在哪儿”。

纯汉人政权建立的朝代,统治区域通常都局限在胡焕庸线以南,或者说,通常只在农耕区内,无法对草原进行有效的控制。

葛剑雄先生曾阐明过原因:

农业是中原王朝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中原王朝对自己疆域的要求基本上是以是否适宜农耕,是否能养活当地的居民为标准的。符合这一条件的地区可以理直气壮地占领,而对不符合这一条件的地区,可以称之为夷狄蛮荒之地,非华夏声教所及,本不在九州范围之内。如果硬要去占领,必然会被正统的政治家和学者指斥为穷兵黩武。除去儒家理论的仁义和夷夏之辨的外衣,实质问题还是对农业的依赖。

寒冷和干旱的气候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所以即使在北方游牧民族退却的时候,中原王朝的正式政区一般也不会超过这一界限。 [12]

但是,在二元结构下,可以同时对草原和中原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前燕之后,同样是鲜卑人建立的北魏,以及继承了北魏遗产的隋唐和后来同样起自东北的辽、金、元、清,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二元或者多元结构的朝代。

秦文化受草原文化影响很深,隋朝的政治基因中也有深重的草原因素。

其实不光是隋,初唐政治也受到鲜卑文化的深刻影响。统一了整个中国的隋唐,是鲜卑化了的汉人政权。对此可能很多读者有不同意见,因为在我们传统观念里,隋唐应该是比较典型的汉人政权。

但是只要深入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历史上除了有少数民族“汉化”,也有很多汉族的少数民族化的事实。

我们知道,北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后,很快就分裂成了北齐和北周。北周是鲜卑族建立的,北齐是汉族人建立的。按理说,北齐是一个汉人政权,应该与北周不同。但是如果你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北齐与北周相比,鲜卑化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北齐的统治者是“鲜卑化”了的汉人。

“神武既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北齐奠基人高欢是渤海籍的汉人,但是因为祖上很早以前就与鲜卑族杂居,已经完全鲜卑化了。高欢能讲一口流利的鲜卑语,崇拜鲜卑文化,看不起汉人,因此朝廷上下弥漫着“大鲜卑主义”的气氛,“共轻中华朝士”。高欢的儿子高洋经常“散发胡服”,甚至“数为胡服,微行市里”。高洋的太子喜欢读书,这让高洋很不高兴,说他太像汉人了,“每言太子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欲废之”。在他的影响下,北齐朝廷中呈现严重的反汉化倾向。有一个叫韩凤的大臣,也是鲜卑化了的汉人,他非常仇视没有鲜卑化的汉人,动不动就宣扬“狗汉大不可耐,唯须杀却”,向皇帝建议杀光汉人文官:“汉儿文官……宜加诛戮。”而皇帝竟如其言,对汉人文官“并斩之殿庭”。

所以我们通常只知道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却不知道北齐鲜卑化了的汉人主导的“反汉化”运动。正是在这些鲜卑化汉人的主导下,北齐恢复了很多被北魏孝文帝禁止的鲜卑旧俗,比如“鲜卑语复盛,……谓之国语”。比如皇位继承中的“兄终弟及”,北齐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三位就是同父同母的兄弟。

那么,北齐为什么如此卖力地反汉化呢?因为有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历史教训在先。鲜卑人建立的北魏一开始也是二元结构的,但是孝文帝取消了二元结构,要求30岁以下的鲜卑人一律放弃母语,从头学习汉语,用中原制度统一整个帝国。结果不旋踵,北魏王朝丧失了战斗力,迅速灭亡。这一历史教训正是后来北齐和北周反汉化的根本原因。

隋朝的创立者杨坚也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史载杨坚出自关中名门弘农杨氏,陈寅恪则认为杨坚家族是山东的普通百姓家族。不论如何,这个家族数代都为鲜卑人服务,和鲜卑族生活在一起,已经严重鲜卑化,改姓“普六茹”氏。杨坚娶鲜卑柱国独孤信之女为妻,因此隋炀帝杨广身上至少有一半鲜卑血统。

正是因为已经鲜卑化,所以杨坚从自己的外孙——北周的末代小皇帝周静帝手中夺取政权时,得到大多数鲜卑贵族的明确支持。隋朝建立之后,从中央到地方,从文臣到将军,鲜卑贵族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13] 这是理解隋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背景。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