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触动:改变最重要的动力(2/2)
一年的学习快要结束了。在课程的最后一天,老师给我们讲了她的老师——家庭治疗大师米纽庆的一些事。
她说:她年轻的时候,有一天拿着个案去找米纽庆督导。她做的是一个希腊家庭的来访者,人很多,过程也很乱,她好不容易控制住了场面,但也没有很出彩。
听她报告完个案,米纽庆就让其他学生提意见。
这些欧美的学生,纷纷说她做得好。其实他们是觉得,一个亚洲的小女孩,又有语言和文化差异,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米纽庆没说话,静静地听完大家的意见,他开口了。他说:
她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你们说她做得不错,其实是在说,她只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
听米纽庆这么一说,大家开始认真地思考,提了很多批评和建议。
老师说:“现在米纽庆已经去世了,我也老了。我要把他教我的东西告诉你们。你们来这里不是为了爽的。如果我只是表扬你们,那我其实也是在说,‘你们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我不停地批评你们,挑战你们,是相信你们完全能做得更好。”
那一瞬间,我心里的那只大象就被触动了,我理解了老师的用意。
从那天开始,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提高了。这种自我要求并没有变成内疚和自责,更没有变成一种负担。相反,它的背后有一种“我能做得更好”的自豪感。
这种自豪感里,有老师对我的期待,也有我对老师的认同。在这种关系中,批评变成了一种信任和期待。
第二年,老太太还是那么严格,对我还是有很多的批评,但是我对批评的感觉却变了。严格的要求还是带来很大的压力,但它也变成了动力。
所以,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对自己提高要求,而在这种高要求背后,你对自己究竟是厌恶,还是爱和期待。只有后一种感情,才是触动大象改变的力量。
我曾遇到过一位谴责自己的高手,我们叫她欧阳吧。欧阳的公司有很多优秀的同事,他们大都是从国内外名牌大学毕业的。
欧阳总是在跟同期进来的同事做比较,总是觉得同事很聪明,而自己很差。她经常会跟自己说:“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你要混到什么时候?别再堕落了!”
在我们咨询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处于“道理我都懂”的阶段。
我跟她说,人有很多面,不能这么简单地比较,甚至问她这种比较和自责对她有什么好处。这些都没有用。
欧阳的改变,同样来自情感触动。
那一天,我问起她是从哪里学来的这种对竞争的焦虑,她就回忆起了她的童年。
她是在机关大院里长大的。同龄的还有另外两个小女孩,都很漂亮乖巧,而她觉得自己长得一般。
这三个孩子的妈妈,经常会聚在一起讨论孩子。妈妈们是在暗暗较劲,而她的妈妈,又是一个好胜心很重的人。
每周六,她们三个人都会去一个地方,跟着一个老师学弹钢琴,三个妈妈则在旁边对她们品头论足。
有一天,她的琴没弹好,错了好几个音,妈妈非常生气。
以前,都是妈妈骑自行车接送她,那天天很冷,妈妈把她从自行车后座放下来,自己骑着自行车往前走,她就在后面一边哭,一边追。
说起这一段,她委屈地哭了。
她说:“从那以后,我就特别害怕去学钢琴。每次去那边,我都觉得,这三个妈妈就像三个将军在那边指挥坐镇。我们像是三个小兵,在前面战战兢兢地奋力杀敌。”
我问她:“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如果你是自己的妈妈,你会让自己参与这样的战争吗?”
她说:“我绝对不会。”
我说:“可是你现在就在让自己参加啊,只不过战场不一样了而已。”
她沉默了。
从那以后,每次遇到想跟同事比较的时候,她都会跟自己说:不要再参加这个愚蠢的战争了。
也许,她以前也这样劝过自己。但现在,说这话的时候,她心里的大象被触动了。
现在,她心里多了一样东西:对自己的爱和怜悯。她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自我谴责,也知道这并不是她想要的自我谴责。这是她妈妈的需要,不是她的需要。
而这种理解,是驱动大象改变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你对自己还好吗?想起自己的时候,你是带着厌恶和憎恨,还是带着爱、同情和期待呢?
如果你还在内疚和自责中自我折磨,也许,你就应该放弃和自己之间的战争了。就像一个士兵终究要解甲归田一样。
大象也许听不懂你说的道理,但它能听懂爱。
它会很清楚地知道,你爱不爱它。只有爱,才会让它心甘情愿,为你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