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了不起的我 > --控制的两分法:把目标变为行动

--控制的两分法:把目标变为行动(2/2)

目录

他说的是实情。这种不确定、不可控的感觉是一种很糟糕的感觉。很多人就是因为想到“我什么也控制不了”,才会变得很拖延。

可是你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个不可控的事情背后,都有它可控的成分在。比如:

· 你不知道这次实验的数据是否理想,但你知道多做几次实验,更可能获得理想数据;

·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灵感,但你知道多读几篇文献,会有更大的机会获得研究灵感;

· 你也不知道老板是否有时间帮你修改文章,但你知道多催他几次,他更可能给你反馈。

后面的这个部分,就是你能做的工作。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事情背后可控的部分找出来,并把它们做成计划,那我们就不会陷入到焦虑当中,因为我们一直都是有事可做的。

听我说到这里,这个博士生点了点头,看起来他认同了,但他紧接着问:“可是老师,按时毕业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啊,我连工作都找好了,万一毕不了业,可怎么办啊!”

他焦急地看着我,似乎就等着我给他一个保证,保证他这么做,就一定能够毕业了。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我的实践中,大部分人都能够用这种控制的两分法来控制焦虑。可是也有一些人做不到,因为他们的思维被另一个问题带走了:这件事重要不重要?

这是人自然分配注意力的原则,大部分人只会注意到这件事重要不重要,而不会去想在这件事里,我能控制的是什么。

可是如果我们用理性想一想:这件事是很重要,那又怎么样呢?是因为这件事很重要,所以你就应该能够控制它,还是因为这件事很重要,所以你就应该担心呢?

如果是因为这件事很重要,所以你就期待自己应该能够控制它,这就是一种应该思维了,这里面有我们天真的幻想在。

如果是因为这件事很重要,我就应该担心,这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如果你任由自己担心,那你也就放弃了控制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

你明明能够通过控制的两分法来让自己变得专注一些,却一定要任由自己焦虑,让你的焦虑破坏了你的行动力,这也是不合理的。

好在这个博士最后还是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回去努力工作了。不知道你是否想明白了呢?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讲了控制的两分法。

第一步, 遇到一件事的时候,先想想这件事是不是你能够控制的。

第二步, 如果不是完全能够控制的,就想想自己能够控制的部分在哪里,把这部分找出来,并做成计划。

这会让我们意识到,哪怕我们没法决定很多事,但我们仍然有很多事可做。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它能够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到现在能做的事情上,让你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工作。至于结果是“天道酬勤”还是“事与愿违”,那不是你能控制的了。

好在那时候,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可以跟自己说“我已经尽力了,所以问心无愧。”

如果仔细思考,你会发现,我们前面所讲的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它们的问题也在于没有好好区分哪些地方是我们能够控制的。

比如,僵固型思维,就把注意力放到了我们不能控制的,别人评价我们“聪明不聪明”上,而没有放到我们能够控制的“努力不努力”上。

应该思维,则是试图用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去控制世界、自己和他人,发现控制不了,就会变得很焦虑、沮丧甚至怨恨。

绝对化思维,则先是用绝对化的要求,把自己的控制范围无限扩大,又因为受到挫折而放弃了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

请注意,控制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是专注和精进,而不妄想控制我们控制不了的事情,是为变化留下空间。这也是有弹性的思维的特征。

陈海贤

今天我们的课程就到这里,留一道思考题:在生活中,你在试图控制哪些你控制不了的事情,为什么想要控制的想法这么难放下呢?欢迎在留言区跟我们互动。

我们下一讲见。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