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了不起的我 > --关系的三角化:痛苦的“夹心人”

--关系的三角化:痛苦的“夹心人”(1/2)

目录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不安全依恋如何造成感觉的混淆,影响自我的发展。这一讲,我们再来讲另一种造成我们感觉混淆的不健康的关系模式。

这种关系也会让我们觉得很沉重,可是,又很难看清它的根源在哪里,常常会陷在其中却又很难改变。

这种关系模式就是关系的三角化。

普遍存在的“三角化”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比较稳定的关系,常常都是三个人的。

我们学生时代的死党密友经常是三个人,连《哈利·波特》里都是三个人组成的好朋友。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塞罗那》里讲一对艺术家夫妻,两人经常吵架,在女主角加入组成了一个三人关系以后,两个人就不再吵架了。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常见的人际现象。

为什么呢?因为两个人发生矛盾和分歧的时候,很容易起冲突。这时候如果有第三人,两人之间的情感张力就会减弱一些,三个人的关系就会重新得到平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三角关系。

作为一个家庭治疗师,我经常在咨询室里看到,夫妻之间在讲他们的问题,讲着讲着,要讲到他们的矛盾了,他们就会各自避开,去跟孩子说话。

“儿子你说说该怎么办?”、“儿子你说说是不是这样?”

他们这么做,既避免了彼此之间直接的冲突,同时还通过跟孩子说话,来向对方传递一些信息。

所谓的三角关系,就是当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其中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同时引入第三者,来减轻他们之间的情感张力,淡化他们的矛盾,从而让关系变得更稳定。

三角关系本身不是问题,它是一种正常的人际现象。

但是请注意,如果三角关系中的某个人,一直成了两个人解决矛盾的工具,那我们就说,这个人被三角化了。

被三角化的人,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和困惑,别人的矛盾和情绪,就会变成他的问题。而他也会被卡在这段关系中,很难出来。

家庭治疗大师,发明三角化概念的鲍文(urray bowen)甚至说:

所有的精神疾病,究其本质,就是三角化的问题。

其实,三角化是很普遍的。以家庭关系为例,有些夫妻产生矛盾了,他们就会通过贬低孩子,来贬低对方。

比如,妻子跟丈夫说:“看看你家孩子,今天又惹什么祸了。”

丈夫会跟妻子说:“看看你教的儿子,成绩这么差!”

当夫妻这么说的时候,看起来他们是在指责儿子,其实是在指责对方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对家庭不够投入。

但是孩子不会知道,他会以为自己犯了错,才会让父母这么生气。

在关系的互补中,我们讲过一个例子:在咨询室里,爸爸指责妈妈,儿子就去保护妈妈。

这时候,孩子就会吸收妈妈的忧伤和对爸爸的愤怒。哪怕爸爸想靠近这个孩子都没有办法。这就是关系的三角化。

还有一种情况,父母都很爱孩子,这时候父母的一方经常会以孩子的名义向对方提要求:女儿说了要怎么怎么样,这样对女儿才是好的。对方还没法反驳。

这时候,孩子就会被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成了父母权力的来源。女儿也会非常小心,担心自己的话会变成父母冲突的来源。这也是一种三角化。

职场中也有这样的三角化。很多办公室政治,就是这种三角化的产物。

我有一个来访者,本来在公司好好做自己的事,跟部门领导关系也不错,可是公司空降来一个大领导。

这个大领导对他倒没什么意见,可是跟那个部门领导特别不对付。

有一次他去做报告,出现了一个纰漏,部门领导也在,大领导就冷笑着说:“你们xx部门就是这种水平吗?”

看起来大领导是在说他,其实是借着他在说那个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当时脸色铁青,就把他训了一顿。

这个来访者说:“自从大领导和部门领导发生矛盾以后,我每天上班就跟上坟一样。明明是他们俩有矛盾,我却觉得自己比他们还累。”真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这也是一种三角化。

被三角化的人,很容易产生很大的情感压力。

有个被卷入三角化的孩子说:“我就像是父母的拳击手套,他们看起来是打对方,其实都打在了我身上。”

这是被卷入三角化的人经常会有的感觉。

“三角化”阻碍真实情感的表达

三角化会如何影响自我的发展呢?

我想主要有三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