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空之境界 > 解说

解说(1/2)

目录

绫迂行人

我是在距今三年半前,二○o四的春天得知「奈须蘑菇」这人的。作为讲谈社小说版出版的前奏,〈空之境界〉的序章《俯瞰风景》打着「冲击性预告篇」的名号在〈小说现代梅菲斯特〉五月增刊号上刊出,让我首度认识到这个名字。

茄子?蘑菇?嗯~好奇怪的笔名(注:作者名奈须蘑菇asu koko,nasu音同茄子,kok。是蘑菇的意思。松的态度想道。)——这是我千真万确的第一印象。还有〈空之境界〉这个书名,我刚看到的瞬间就疑惑地想着,这该念成「ra no kyoukai」?还是「ku no」?看到注音之后,我这才明白应该读成「kara no」——不论是笔名或书名,都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在那个时候,我对奈须蘑菇以及〈空之境界〉的知识可说是一片空白。阅读过笠井洁以「八○年代传奇与九○年代传奇的合流点」为题的介绍文之后,我终于知道奈须是电脑文字冒险游戏〈月姬〉的制作者。虽然听说过几次〈月姬〉的名头,可惜我对那方面毫无接触,当然也完全不知道撰写〈月姬〉剧情的人物就是奈须蘑菇。

——于是,我对「冲击性预告篇」产生了兴趣。来看看是什么玩意吧?我抱着非常轻松的态度想道。

当时我坦率的感想是这样的。

怎么,感觉特别帅气啊。

帅气的主角形象,帅气的台词,帅气的场面、风景、概念……这位作者不摆架子也不隐藏锋芒,以直率的意志全力尝试写出帅气的故事,而他也写出来了——这是我的看法,读来相当畅快。「帅气」这字眼说不定会给人一种肤浅形容词的印象,但我想指的当然不是那个意思。「将帅气的题材写得帅气」,其实是十分困难的。

光是读过应该称为「以连作中篇形式构成的长篇第一章」《俯瞰风景》,别说故事的整体面貌,甚至连基本设定都看不太出来(他是刻意采用这种方式写作,后面再提及)。而文体也有独特的癖性,硬要说的话,这算是篇第一印象不佳的小说。虽然类别可以算入「传奇小说」,但这部作品究竟会以什么形貌完成?这位作家具有何种意向?——我很想知道答案,但当时的兴趣也仅止于此。

不久之后,〈空之境界〉在「宣告新传绮风潮到来,杰作中的杰作!」这样盛大的宣传标语包装下,由讲谈社小说部发行。这部作品原本是上世纪末在网路上发表的小说,后来自费印制成册后在ic arket等活动贩售并博得人气。几乎以同样内容转向商业出版的职业作家奈须出道作立刻引发莫大的回响,不断再版——然而,我却无意马上阅读。

过去我也曾以读者的身分,狂热地读着从平井和正、半村良到栗本薰、梦枕摸、菊地秀行等人创作的「传奇科幻」 一传奇动作」小说。不过即使现在打出「新传绮」的名号,这领域也和我目前关注的焦点相距甚远,拿出书架的优先顺位就被我往后调了。

就在这个时候,编辑部提出请求,问我愿不愿意在〈梅菲斯特〉杂志上和奈须对谈。当时,讲谈社小说部也正好刚出版了我的〈杀人暗黑馆〉。

为什么?我感到不可思议地询问,据说奈须是「新本格推理」的爱好者,除了菊地秀行、笠井洁,他还在影响自己的三大作家中举出了绫迂行人的名字。由于〈暗黑馆〉已顺利出版,编辑希望在这个时机安排我们会面。

喔~真没想到……在惊讶之余我也回想起来,笠井洁随「预告篇」一同刊出的介绍文好像也提过类似的事——「作品中可以感觉出『新本格』推理的影响」——他好像这么写到(尽管失礼,当时我还没看过笠井洁、奈须蘑菇与武内崇在前年秋天发行的〈梅菲斯特〉创刊号上的三人对谈)……结果,这场对谈付诸实现。

——于是,我产生了阅读〈空之境界〉全篇的兴趣。这次的态度不再是「我看看」,而是认真几分的「好~来看吧!」

我开始阅读——在读完之后理解了笠井洁为何会这样介绍,同时也深感佩服。

这个作品,感觉果然特别帅气。

而且,这部浩大小说的每个细节都经过缜密的思考与精心制作。

从基础的世界观乃至为故事润色的各种小道具,作品内真实感的层级设定等等……的确都属于「传奇」。

女主角两仪式原本具有双重人格,内在有另一个名为「织」的杀人魔男性人格,起因则是两仪家血统中「超越者的遗传因子」觉醒之故。她在念完高中一年级时发生车祸,昏睡长达两年后醒来 一织」却从她的体内消失,取而代之地获得能够看见一切事物的死的「直死之魔眼」。这通世界里有「魔术」和「魔法」,也有驱使这些力量的人存在。以超现实的原理、法则为基准的异样事件频频发生,生存超过两百年的可怕「魔术师」和式等人的壮烈惨斗,成为故事的经线。

嗯,如果要替这部小说分类,还是该先纳入「传奇」的范畴。不过,作为传奇小说的同时,〈空之境界〉也生动地展现出「新本格」某种要素的影响。

结果,这让〈空之境界〉成为与过去众多「传奇」的基本风格有所不同,具备独特魅力的混血之作。那么,「新传绮」的「新」就是「新本格」的「新」吗?——我自顾自地开起这个玩笑,忍不住会心一笑。

我和奈须在同年十月下旬进行对谈(内容以《新本格&新传绮 混血对谈》为题名,刊载在〈梅菲斯特〉二○○五年一月增刊号上),虽然篇幅有些长,以下节录自他当时的发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