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和四个“公主”(1/2)
2018年放暑假前最后一天,通州区管头村一栋村办企业的厂房里,课桌拼起来当成餐席,青红蓝学校八年级的师生们吃了一顿难得的团圆饭,由头是送别要回安徽老家上学的一位姓李的同学。
这位李同学打零工自己有积蓄,掏钱请大家客,校长也出了经费,并亲自下厨掌勺,张罗了这一桌东北风味的大盆菜。李同学还叫了两件啤酒,几个男同学举瓶吹得泡沫横流。几位年过花甲的老师埋头吃菜,他们平时的伙食简单,偶尔抬头举起塑料杯和学生碰一下。校长也喝了两口,并且举杯祝李同学回乡顺利。师生的间隔,在这间厂房改装的逼仄教室里似乎不存在了。
冯亚星也在围坐举筷的学生当中,只是没有端起酒杯,她的两个读低年级的妹妹则和众多学生一样拿泡面当午饭,平时三姐妹一共20元伙食费,泡面之外只能选择煎饼。
餐桌旁要返乡读书的学生不止一位。这顿团圆饭过后,在座的几位老教师也要回乡避暑,下学期是否返校也说不定,学校本身连同它暂时栖身的这座厂房一起,也可能在北京疏解提升的潮流中消失。
对于冯亚星和她的三个妹妹姗姗、子怡、上幼儿园的四妹扬子和最小的弟弟来说,由于一时看不到回乡的可能,还需要在六环外辗转,随着父母流动的摊贩车和朝不保夕的学校漂浮。
北京通州管头村,学校再次搬迁前夕,师生聚餐送学生回乡上学。
不该出生的孩子
三姐妹从管头村回家的路途很远。由于校车太贵,需要先曲折走出管头村,到岗山村南站坐6站公交到顺义后桥车站,再步行穿过整个庄子营村庄,一直到最偏远的地段。早上则是爸爸骑电动三轮车送到公交站。酷暑或者冬天,都会无形加增这条路线的长度,尤其是冬天,用2018年开始上学的四妹扬子的话说,“晚上就起来了”。
家是三间样式古老的瓦房,带一个小院子,也只有在这样偏远的地方,能够找到这样低价出租的民房,容纳一家大小七口人。
除了面积大,屋子没有别的好处,完全和装修之类的事物无缘。正房是日常活动场地,一条从垃圾池捡来的长沙发看不出了颜色,缺了两只脚,用砖头垫着。一堆破旧衣服码在对面,是别人送来穿不得又舍不得扔的,体量有些过于庞大,到了冬天再打开,随意从当中找出些什么能披在身上御寒的东西。大人小孩身上的衣服都是别人给的,没买过大衣服。“这些个孩子要买,得多少钱啊。”爸爸微笑着说。
两间厢房是卧室,和正房一样看不出颜色,除了破衣服和几张床,很难在第一时间说出屋子里还有别的东西。正房里一台破旧的电视、一个二手冰柜和失去了护罩的电风扇,是需要时间才能注意到的,和破布近乎一色。电视和最大的孩子同龄,屏幕的彩色已经消退,靠着自家的小天锅收节目。
显眼的是家里的一群孩子。当大小五个孩子出现在同一条沙发上时,还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寻常。
这些孩子是父母多年环绕北京“打游击”的结果。1973年出生的冯修聚和小自己两岁的妻子结婚第二年,就从老家山东鄄城来了北京,从老大冯亚星开始,每一个孩子都出生在北京。除了亚星有老家的户口,其他四个都是计生政策下“不该出生的孩子”。在北京期间,老家计生办的人去了家里七趟,看到实在没有什么可拿走的才作罢。
没钱去正规医院,孩子生在小诊所,找私人接生婆,五个孩子总共花了不到一万块。有的村不让在村里生,或者赶上北京城区扩张村庄拆迁,只好生一个孩子搬一次家。
在姗姗妈妈的回忆中,搬家的过程是:最早住在吴家营,生完老三子怡后被村里赶,搬到杨家营;杨家营被拆迁后,家里搬回吴家营,吴家营又被拆迁;搬到后桥,住了一个月,房东嫌孩子多让搬家,又搬到米各庄;在米各庄怀了老四,村里不让生,又搬到庄子营,是另一个房东,在那里又生了老五;两年前的腊月里,下着大雪,房东让一家人搬去偏房,原因是合住正房的租户上夜班,白天回来休息嫌孩子吵闹;父母不想租了,这才搬到了现在的屋子,一直在北京六环外辗转。
这些搬家的次数里,姗姗只记得米各庄,“喜欢那里,那里有草原”,实际上是村外的养殖农场,房子盖在农场里。眼下农场也被拆迁了。
因为生了五个孩子,妈妈在老乡中得到了“五子妈”的绰号。妈妈知道还有一个“二号五子妈”,都是前面四个是丫头,非要生一个儿子出来。爸爸说孩子太多,年龄又密集,生日得一个个想,“从没给他们过生日”,买蛋糕太贵,一个要一百多。事先糊里糊涂说要给过,到了又忘了,“孩子自己也不提”。
姗姗说,这学期学校搬到新址,门外有小蛋糕店,自己过生日时去买一个,当作自己庆祝了。
说起生了五个孩子,爸爸也有点后悔,“想起来后怕”。但最后来到的这个男孩子,显然还是补偿了从前的辛苦,不然老五的名字不会叫“王子”。2017年下半年“王子”三岁半,他的四个姐姐分别是十四、十二、十岁、六岁,“王子”和老四上幼儿园,老三上五年级,两个最大的姐姐在初中。在爸爸口中,四个女儿也经常被喊作“公主”。
孩子们就读的民办学校和幼儿园也像自家一样四处被撵,2017年11月大兴火灾前夕,老四和老五的幼儿园从半壁店被撵到庄子营,又彻底被封闭,一时待在家里无处可去。三个大孩子读书的青红蓝学校则数次搬迁,在管头村一家关闭的幼儿园里临时落脚。
生完“王子”之后,目标达成,爸爸终于回了趟山东老家,给四个小的孩子一块上了户口,托了人,办了亲子鉴定,四个孩子花了九千多块钱。但在生身之地的北京,他们仍旧只是无根的蒲公英,没有进过六环,没有去过天安门。
好在,有父母在,一切就都还好。中间爸爸考虑过把老大亚星送回老家,妈妈没有同意。“要走都走,要不走都不走。养不起就别生。”多年下来,一家人始终在一起。
五姐弟的日常
除了破烂衣服,屋子里没有什么东西是富足的,好在是不缺热闹。一条长沙发和三间屋子里,可以演出无穷的剧目。
王子通常是在沙发一头堆叠的被子上,夏日他的肌肤滚热,如同一团火,专爱往人身上蹭凉,在他和姐姐们之间,总在演出打打闹闹的戏剧,“都是互相打两下,没有打得乱套的时候”。王子喜欢睡觉,他嫌姐姐们放学回来吵醒了他的梦境,起身追着姐姐们打闹,发现她们生气了,他也就收敛一下。王子也抱怨,姐姐们“就惹我生气,有时候偷偷打我”,他去打回来的时候,“你跑得可快呢”,有时也是为了防止他抠过脚丫的手指摸到脸上来。亚星说,弟弟长得好看,有时忍不住去摸两下。
三个大孩子和两个小的之间,随年龄大体区分为两个层级,大的层级内部,姗姗和子怡常打嘴仗,为了一副卷筒纸或者一双脚背带大瓣花朵的新拖鞋都会争起来,第一天争,第二天也就忘了。这也是家里少数可以争的新东西,因为大多数总是邻居送的旧物。
争执过后,两人又会一起玩从大姐朋友处借来的“大富翁”,姗姗看同学玩了一道就会,脑筋略微笨拙的大姐亚星只是在一边观局。跳棋、五子棋和军棋,也是姐妹们的益智游戏,此外是趁爸爸在家干活,偷偷玩一下他的手机。连王子也知道,爸爸的手机上没有游戏,只能玩的时候下载,爸爸发现就删了。家里也没有wi-fi,只能出去蹭巷口小超市的流量。妈妈自从一年多前手机丢失,就没有再办过。姐妹们坐着聊天还说到学校有同学玩手机,打“王者荣耀”走火入魔,上课下课连同吃饭都在玩,有人充了一千多块的费,这在自家是不可想象的。
北京顺义庄子营,破沙发上的王子。
作为老大,亚星有分配干活和零食的权力,觉得自己“最厉害”,但镇不住老三子怡。因子怡性子暴,喜欢大哭,譬如洗头把瓶子撂了一地,亚星打她,她就大叫。姗姗没有子怡那么犟嘴,零食不够分时也会和大姐一起舍弃份额,但会耍滑,话少。亚星觉得四妹扬子性情最好,扬子长相温柔甜美,剪着一副带密密头帘的盖瓦头,头帘是亚星给弄的,亚星自己的头发以往是妈妈拾掇,六年级那年剪得太短,把亚星弄哭了,好容易才长起来,以后就不让妈妈上手了。
几个姐姐知道,小弟“王子”最受宠,好东西总要先留给他吃。但好在家里可以偏心分配的东西并不多,爸爸脾气又好,虽然爱喝点酒,但从来不打人,妈妈相对厉害一点,也就是唠叨一下,只有以前轻微动过两次手。弟弟自己并不喜欢“王子”的称呼,他郑重地告诉外人,他叫“冯王子”,和姐姐们的名字一样带着姓。
睡觉的时候,五姐弟大致分成三拨,父母和老四、老五住一间,摆两个床;三个大的一间,亚星和姗姗一个大床,子怡睡靠窗的小床。搬过来第三年,姗姗不肯总是和大姐一床,有时去和爸爸、小弟挤一床,有时和四妹睡,子怡则和亚星挤。大床头有一台风扇,但已经坏掉一年,另外安了一把吊扇,夏天会把靠窗的小床也挪到吊扇下吹风。客厅里的电扇白天公用,晚上会搬到爸妈卧房里。
屋子里用不起电烧的暖气,以前烧个煤炉,到了晚上怕中毒就提出去,现在通州成了北京副中心,这里不让烧煤了,假期在家白天多晒点太阳,跺跺脚,入夜早早上床裹着被子,村里电费高,有个电热毯也不敢多开。亚星和扬子的耳朵和手背都长冻疮,但“人多,不觉得冷”。2018年入冬有几个极寒天气,爸妈的卧房终于添置了一床电热毯。妈妈和老四扬子的脸上,都冻出了轻微的水疱。
虽然没有变形金刚和洋娃娃,但五姐弟们并不缺玩具,多数出于自我创造。夏天三姐妹的卧房桌子上摆着一只大土豆,生了很深的芽子,作为摆设。头年秋天我去的时候,平房窗台上摆了一溜凤仙花盆栽,是妈妈买回来的,年纪较大的三姐妹每人都领养了一盆,负责培育,亚星名下有两盆在室内,姗姗和子怡的则搬出来,姗姗说“放屋里不开花,在外面磨炼一下”,子怡的花长得比姗姗更好一点,开了花可以染指甲。
来年夏天再去,指甲花不见了,说是冬天冻死了,但窗台上又添了爸爸从朋友家拿来的鸡冠花,朋友是为公司办展拉花的。
三姐妹卧房的床头添了两串千纸鹤,是亚星过年时叠的。父母卧房墙壁的玻璃上贴着“新年愉快”的四个花字,是姗姗过年时画的。这年冬天再去,三姐妹卧房的墙上又添了很多剪纸图案,有裙子、篮子、皇冠和花朵,出自女孩们的手工。
家里还时常多出一只小猫,是别家的猫溜进来,女孩们喜欢喂它,爸爸吩咐赶出去,女孩子们却把它藏到里屋。
姐弟们很少出去玩,姗姗的解释是同龄的孩子不多。父母出摊时插上大门,姐弟们自己游戏。爸爸不担心外人闯入,“巷子口有摄像头,安全得很”。
大人的帮手
暑热的下午,妈妈早已去菜市场摆摊卖水果,爸爸在家里准备傍晚出摊的卤煮,院子里摆着两口大锅,要煮四个猪心,四个猪耳朵,二斤多肠子,还有肘子和其他熟菜,苍蝇循味而来,红油辣椒混合大料的气味呛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